展览
-
在德基艺术博物馆,看静物里的“花花世界”
在艺术史上,静物有漫长的传统,但始终位于金字塔的底层,它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无法受到如历史绘画或是宏伟风格画(Grand Manner)那样的关注。而在德基的此次展览中,策展人、印象派画家毕沙罗的孙子乔金·毕沙罗(Joachim Pissarro)挑战了对于静物的传统定义,打破传统以“人”为主体和中心的观看视角,让花卉静物本身展现其生命力与生长过程。
-
2023年度盘点:装置艺术,一场感官游戏
棕榈树在阿拉伯国家无处不在,在建筑和产品设计领域的运用也十分广泛。该展馆是一年一度迪拜设计周的中心装置,设计师的目的是让大众注意到可持续建筑和设计如何帮助人类找到缓解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
-
MoMA馆藏中的中国当代艺术
对于大多数纽约人而言,他们开始了解中国当代艺术是从1998年的展览“由内向外:新中国艺术”(Inside Out: New Chinese Art)开始。当年,展览在MoMA P.S.1和亚洲协会美术馆同时展出,引起热议。
-
砥砺初心·奋楫潮头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之江苏篇 江苏省美术馆艺术家写生创作特展
为进一步推动艺术创作再迈新台阶,江苏省美术馆积极筹备、精心策划“砥砺初心·奋楫潮头——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之江苏篇”写生创作活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受江苏发展的巨大成就,以采风促创作,开展主题性创作,力争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艺术作品,讴歌新时代江苏的发展成就和时代新貌。
-
《走进田野》潘鲁生艺术特展在深圳开幕
1月3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承办的“走进田野——潘鲁生艺术特展”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开展。展览学术主持为王鲁湘,策展人为颜为昕,展览开幕展演主持人为赵普。
-
思考“信息茧房”困境,深圳小艺术家林泓宇画展《暗房》开幕
12月30日,以《暗房》为名的林泓宇个人作品展在深圳巢美术馆开幕。正如展览名“暗房”所揭示的那样,小艺术家林泓宇尝试以多种艺术形式来思考现代人身处“信息茧房”的种种困境,50多件作品带领市民进入充满惊喜的异想世界。
-
台北“笔歌墨舞”换展:呈现米友仁、钱选等名迹
人物画的典范在六朝至唐代(220-907)间,经由顾恺之与吴道子等人逐步奠定。山水画典范的成形约五代(907-960)之时,而且寓含着地理区域特质。例如荆浩、关仝画出北方山水风貌,而董源、巨然则有江南水乡山水的特色。在花卉翎毛画方面,四川的黄筌与江南的徐熙也形成两个不同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