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
曾梵志 | 绘画1988-2023:过往皆风景,此刻在闪烁
通过对空间和作品关系的反复测试,精选出艺术家在过去35年间所创作的60余幅代表作,构成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四个单元,分别为:“回望早期”、“不同路径”、“有如冥想”和“超大尺幅”,囊括了曾梵志的早期习作,其集中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的“面具”系列,2000年开始创作的“抽象风景”系列,以及贯穿艺术家创作生涯的“静物”与“肖像”实践,力求带给观众四种不同的观看体验。
-
莫·扎雷(Mo H. Zareei)
莫·扎雷(Mo H. Zareei)别名:mhz,是一位电子音乐家,声音艺术家和研究员。使用定制的软件和硬件,他的艺术实践涵盖了从电子作品到动态声音雕塑和视听装置的广泛领域。
-
专访央视春晚舞蹈节目《锦鲤》主演华宵一:希望锦鲤能带给大家好运
作为2024年央视春晚的第八个节目,舞蹈《锦鲤》由北京舞蹈学院2020级校友汤成龙导演,北舞青年舞团演员华宵一携手北舞中国古典舞系2023级10位学生精彩呈现。
-
“编辑”艺术|赵炎+黄可一:牡丹的文化解码与数字编辑
黄可一的《击鼓传花》系列作品通过社会调查和数字化编辑,将作为通俗消费图像的牡丹画进行了解码和编码,展示出了当下图像化时代艺术创作中所触及到的关于历史与当下、审美与消费、前卫与庸俗、个人与群体、创造与生产等多方面的问题。
-
专访|袁元:远观与近玩,具象与写意
策展人尚辉认为,如展览名称“远景与近景”所传递的那样,画家在室外风景写生,与室内人像写生之间,展开了以两种视觉关系的虚实转化为核心的艺术实践——远眺风景,近观人物,画家却选择以模糊二者边界的方式挑战虚与实,抽象与具象的边界,展现出艺术家对于艺术语言的驾驭功力与某种基于观看的“哲学”。
-
崔灿灿谈毛焰:时代标尺的失效
毋 庸置疑,毛焰是画家中的画家,现存关于他的写作多如牛毛,但你会发现除了与他熟识的知己文人和画家——如韩东、何多苓——的评析之外,极少有文字能够冲破那层包裹在这位画家身上的天才叙事和光环,切入毛焰施展于画布上的技艺。鲜有作者能够恰如其分地为读者照亮一条观看之道,说清他那些晦暗混沌的画面深处蕴藏着的巨大引力从何而来,这位不从属于任何趋势潮流的画家又究竟是如何超越不断裂变的美学分歧而获得普遍认同。
-
世界的发现与人的发现:高世名谈文艺复兴盛期的艺术
“我们今天所讲的文化自信,不仅是要向内看自己的文化,更是要以开放而又坦然的姿态去面对全世界的文明成果,并由此来反观自己艺术的历史,从中找到共同和相异之处,我想这也是文明互鉴的真正价值所在。”
-
10 年得到应有的 2023 未被认可的艺术家
认为艺术史经典正在扩大已经成为一种陈词滥调——对于过去五年中参观过博物馆的人来说,很多事情都是显而易见的。但它能增长多少?这个问题的答案仍然未知,2023 年一系列未被认可的艺术家的展览表明,我们根本不知道限制。当然,这是一件好事。
-
只此青绿的色彩奥秘:专访中国传统色研究学者曾启雄教授|新知
色彩不仅是感性的,更是一种联觉,一套符号系统。在古代中国人的记述里,青和赤摆在一起,称为“文”,赤和白彼此搭配,叫做“章”。“文章”不单是指如今白纸黑字的文字,亦可以想象它是在表现五彩斑斓的颜色。而经过文辞修饰后的色彩,彷佛就像活生生的人一般,这些修饰语有瘦、有雅,有笑、有娇,有恶、烈,也有老、腐。
-
徐冰艺术研讨会:在新技术下的重新对焦
2023年12月2-3日,“在新技术下的重新对焦——徐冰艺术研讨会”在浦东美术馆开展。本次研讨会以艺术家徐冰的艺术实践为论题,从国内外邀请了12位来自艺术领域内外的演讲嘉宾,分享自己对当下艺术问题的研究结果以及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