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
随齐白石来一场北京Citywalk
翻阅齐白石老人的自传、日记和手稿,我们可以发现,齐白石的后半生都在北京度过。作为一个“北漂”,齐白石自1919年定居北京,开启了他鬻画为生的职业艺术生涯。在北京他结识了一批京城的耆…
-
展评丨李琳琳:阿拉斯加的鳕鱼
文|大卫·布拉贝克 李琳琳呈现出戏剧性和美丽的氛围,揭示了当代生活中内心的撕裂。 她在北京Yan Art Space举办的个展中的装置作品效果强烈:作品中的细节让参观者震…
-
展评|朱金石:宣纸如何成为神话
文/弗洛 在当代的艺术领域中,物质或者说物质材料成为艺术针对的对象,艺术作为当代可能性能否成立也往往因为物质材料的表现而被确定。我们以此来观察朱金石,就显现了这样的一种艺术逻辑与观…
-
展评丨从我到我:张培力的身体与身份探索
2024年8月24日,张培力的个展“2011.4.27—长期”在泰康美术馆举办。作为中国录像艺术的先驱,张培力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多样的媒介形式,不断挑战艺术的边界和观众的认知。此次展…
-
康定斯基:抽象艺术的先驱
抽象之门·康定斯基 怎样才能读懂 “天书”似的抽象艺术呢? 康定斯基作品 抽象主义绘画 最早产生在100年前。 康定斯基作品 发展到今天, 我们的生活中几乎能随处 见到抽象艺术——…
-
展评丨字的满和字的空——从吴山专的“字方天下”谈起
走入展厅,恍惚间会觉得自己置身于打印店的字体展示墙。满是字,各种颜色、形态的字闪烁着扑面而来,每一个观众都被“字”包围。从颇具年代色彩的“大字报”形态的字,到像素风的字,再到霓虹灯…
-
章燕紫与《她的24章节》:在身份之外,探索女性与世界的潜能
在性别平等已然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我们在讨论女性议题时常常会面对一种矛盾的看法:女性主义仅仅是一种旨在改善妇女不平等的社会地位的“实践”或“运动”,是具体的、暂时的,因此,当其特定的社会目标完成后,女性议题也就不再重要,女性主义也将退出历史舞台。
-
评展|珂勒惠支大型回顾展:那些愤怒与母性的悲痛
珂勒惠支对中国现代版画的影响更是无与伦比的。其作品经由鲁迅介绍走进中国,掀起了一场新兴木刻运动,成为中国现代版画的新发端。澎湃艺术获悉,近日,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了珂勒惠支大型回顾展,呈现约120幅素描、版画和雕塑作品,讲述她的艺术故事。与丢勒、伦勃朗、戈雅、德加等其他版画巨匠相比,珂勒惠支虽然并不多产,但她的作品却难以磨灭。其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是母性的悲痛。
-
展览丨全面梳理40余年水墨探索:刘庆和同名大展盛大开幕
作为中国当代水墨的领军人物,刘庆和因“新生代”和“都市水墨”为艺术界所熟知。然而,本次展览并非着重于对这一历史成就的描述,而是试图牵引出艺术家40多年间的全貌,如何广泛的展开对语法、主题、叙事、象征与隐喻的艺术实验,来推进自身的变革,并始终与当代艺术同振共生的关系。
-
黄胄:一生最爱骆驼,却没画好一匹
不少画家议论:人物画不成,即改学山水;山水不成,改学花鸟。其实山水花鸟亦谈何容易,何况人物画家不谙山水花卉,意境情感便难得衬托烘染,只能是半个人物画家。自古以来的山水、人物画家如李唐、马、夏、子昂、六如、老莲、新罗,以及近代之伯年、大千等大师,无不精能花鸟、山水、人物。似金农、板桥等文人只不过玩弄笔墨而已。有感自己不通山水花鸟,题以自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