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
王沂:复元——施元欣新作观察
五年前,我就写过他当时的系列作品《一池春水》。五年来因为工作的缘由,让我对他这个人的熟悉程度远大于他的作品,因此我也就不需要通过画来读人,而是从日常的朝夕相处中来理解他为什么这么画,我始终认为观察艺术家应该先知道他是怎么生存下来的,他的人生轨迹如何,是何生活状态,然后再看他的作品与呈现。瓦萨里就做的不错,也就难怪被誉为“美术史之父”。只看作品而不熟悉其人的艺术评论多少有点像对着照片看相批八字,希冀这篇拙文能在其他评论家对其作品评判的理论话术中剥离出一条带有艺术家个案性质的田野观察,用几个词语速写施元欣人和画的另一面。
-
作为全球性“共同语言”的媒体艺术,在中国的35年
如果考虑到中国最早的录像艺术作品正是出现在杭州,那么正在BY ART MATTERS天目里美术馆展出的“动为行——中国媒体艺术35年”几乎天然地拥有着与媒体艺术的特殊渊源。作为首次以艺术史角度回顾中国媒体艺术的大型展览,策展人张尕选择以“运动”为总纲,通过展示72位/组不同时期艺术家的79件代表作品,从中国早期录像艺术实践为起点,并进一步拓展到当下媒体艺术最前沿的探索,考察此种“运动的艺术”,从1988年开始至今,以其活跃的实践创造形成的中国媒体艺术“运动”,这段几乎与中国技术领域同速奔袭,短暂却极速发展的35年演变过程里,显现出何种内在发展逻辑。
-
袁运生:生命的能量
在“纵浪大化——袁运生与壁画梦”入口处,袁运生的两幅自画像与一段随笔摘录展开了他在母校中央美术学院的首次回顾性大型展览。此次选择的两幅自画像,一幅作于1975年袁运生被分配至长春市工人文化宫从事宣传工作期间,该作完成于当时他所住的一间15平米的逼仄小房间之中。画面中,经历过几番运动与风波的袁运生已不如求学期间那张自画像(1962年)所表现出的锐气逼人,但对小幅画作用笔用色的精准控制以及出色的形象塑造能力,让画中人目光之中不减的赤忱与坚定得以清晰传递
-
邵亦杨:甜蜜的与残酷的——看孟思特的画
孟思特经常用写实的画法描绘想象中的场景或梦境,其中有他私密的个人记忆,也有公共的集体记忆,有小型的家庭聚会,也有集体主义的大场面。这些画放在一起,就像是一本旧相册,或一部老电影,慢慢展开,徐徐播放,追忆似水流年。
-
当齐白石遇见毕加索
齐白石只上过一年的私塾,当了半辈子木匠,是典型的土包子,快60岁才改行专职画画。毕加索毕业于西班牙皇家马德里美术学院,周游世界,俯瞰天下。最后他们两人都成为世界公认的开宗立派的美术大师。齐白石与毕加索同样作为天才型画家,他们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都历经过贫困与辉煌的人生阶段,目睹过战争与和平的不同岁月,都有过不同阶段的婚姻生活,都是多产而高寿的艺术家,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用深厚的生命阅历和艺术感悟充分体现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巅峰魅力。关于齐白石与毕加索“相见”的命运,从2017年第一次在齐白石老家湘潭默默开启。2017年、2019年分别在湘潭和西班牙开办了毕加索和齐白石的作品展,引发艺术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强烈反响。于是在疫情缓解后的2021年,有了两位大师的第一次艺术碰撞,直到2023年 4 月 24 日《齐白石艺术互动与毕加索真迹展》在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开幕,属于齐白石和毕加索的“奇遇 · 意境”才正式开拉开。
-
展评|赫尔辛基双年展:末日复调叙事与群岛的歌
第二届赫尔辛基双年展于2023年6月11日至9月17日期间展出。本次双年展由居住于英国的波兰裔学者乔亚西亚·克里萨(Joasia Krysa)担任策展人,并邀请五个研究团队联合策展,主策展人克里萨曾参与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 13)和第9届利物浦双年展(The 9th Liverpool Biennial)的策展工作。以“新方向可能出现”(New Directions May Emerge)为题,本届赫尔辛基双年展共展示了29位艺术家/团体的线上下作品,其中多数是为双年展而全新在地创作的。跻身“末日”生态环中,赫尔辛基的群岛与海域将如何反思生态议题,并带来崭新的实验性艺术探索方法?本文作者秦川在实地到访本届赫尔辛基双年展后,将带来他的见闻与思考。
-
展评|赫尔辛基双年展:末日复调叙事与群岛的歌
第二届赫尔辛基双年展于2023年6月11日至9月17日期间展出。本次双年展由居住于英国的波兰裔学者乔亚西亚·克里萨(Joasia Krysa)担任策展人,并邀请五个研究团队联合策展,主策展人克里萨曾参与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 13)和第9届利物浦双年展(The 9th Liverpool Biennial)的策展工作。以“新方向可能出现”(New Directions May Emerge)为题,本届赫尔辛基双年展共展示了29位艺术家/团体的线上下作品,其中多数是为双年展而全新在地创作的。跻身“末日”生态环中,赫尔辛基的群岛与海域将如何反思生态议题,并带来崭新的实验性艺术探索方法?本文作者秦川在实地到访本届赫尔辛基双年展后,将带来他的见闻与思考。
-
答案自在我们之中:从“我们这一代——90后的艺术”展览谈起
2023年4月14日,“我们这一代——90后的艺术”在山西当代美术馆举办开幕式。展览经过半年的筹划,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著名批评家、策展人王春辰担任学术主持,三位90后博士在读生孙大可、谷品桥、贾浅烦担任策展人。展览共分四个板块,通过四个展厅向观众呈现了32位90后青年艺术家带来的作品,包括绘画、装置、影像、雕塑等多种形式。
-
任建国:当代中国画探索及其“古意今趣”的水墨新境
任建国1957年生于北京,现居住、创作于北京和悉尼。他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李可染、蒋兆和、李苦禅、叶浅予、刘凌仓、卢沉、周思聪等画坛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