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盐田千春(Chiharu Shiota)的大型个人展览“静寂之空”在红砖美术馆开幕。自2018年起,策展人闫士杰与艺术家盐田千春就已着手筹备此次展览,经过为期数年的沉淀与完善,展览依托于红砖美术馆得天独厚的人造建筑与自然氛围的融合,对于盐田千春“缺席的存在”这一创作理念赋予的更新形式的表达,艺术家认为“静寂之空”可以被视作自己“近年来最好的一次展览”。
“这次展览实现了在其他美术馆难以实施的计划,比如用水铺满主展厅,甚至把两面墙体凿开了巨大的洞。”艺术家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此谈及本次展览空间表达的特殊性,展览创造性地撕裂了传统展览空间的限制,使得盐田千春的作品中招牌式的“无形”通过有形得以摹写。正如她所喜爱的中国典故“庄周梦蝶”一样,进入展厅,也就走入了盐田千春如梦似幻、富有诗意,又耐人寻味的“蝶梦空间”中。

“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开幕现场,2025
“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开幕现场,2025
展览筹备的数年间,在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世界新秩序与旧秩序交迭,时代剧变之下,人类的脆弱愈发凸显,人类命运的多舛也引发了盐田千春的思考。她说“我的创作是与我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的”不论是自己不幸患癌后坚持与病魔斗争,又或是在德国漂泊异乡异客的经历,乃至近年来席卷全人类的疫情震动,都深深增强了盐田千春对于“空间”与“沉默”的思考,而她所创作的巨大的象征系统,以空间为语言,沉默地传递哲思。
展览首先采用线性叙事的方式,以展厅内指向性的灯光为向导带领观众沿着盐田千春的生命成长轨迹,在展览空间墙体的波折中,共同见证艺术家由少女逐步成长为有独立艺术思考与表述的艺术家,这一板块中也将盐田千春艺术生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图片与文字的形式一一复现,在进入“寂静之空”的崭新展览空间前,让观众对于盐田千春的创作产生朦胧的感知。

盐田千春年表,“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盐田千春手稿,“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在漫步中回顾盐田千春的过去,将走进盐田千春如今的“蝶梦空间”,盐田千春以她所经历的生命与艺术旅程为底色,充分结合红砖美术馆本身独特的空间与环境,以多年旅居德国的东亚人视角,回看东亚文化的同时又扎根于中国的土壤,就近取用地方元素,将她对“空”的理念转化为6件可供观想的装置艺术作品。

《多重现实》,盐田千春,2025,综合材料,尺寸可变“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多重现实》,盐田千春,2025,综合材料,尺寸可变“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多重现实》,盐田千春,2025,综合材料,尺寸可变“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迈入第一室展览空间,《多重现实》以在暗室中下垂转动的红白色裙子等装置给观众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盐田千春第一次在装置艺术中运用“水”的因素,水因上方下垂的衣物的旋转而泛起波纹,隐隐充满动感,引导观众的思维跃动,在这一幕中,“空”的存在是着衣物者,盐田千春认为“人拥有第二层皮肤”,而衣物就是其中一部分,人于水面石子道路的曲线穿梭在红白裙子之间,不由得视线向上仰视,而整个艺术空间经由鲜艳的色彩被赋予向上延伸的力量。

《通往静寂之门》,盐田千春,2025,古董门廊、红毛线,尺寸可变
“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通往静寂之门》,盐田千春,2025,古董门廊、红毛线,尺寸可变
“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穿过光线晦沉的暗道,一端通往《意识的蜕变》,明亮洁白的房间之中被垂下的丝绦与点点光线充满,当中摆放着一张象征既是生命起点也是终点的白床。一端通往打破房屋空间的《通往静寂之门》,在佛寺门庭与红色丝线的导引下走向非限制空间的发散。《多重现实》首尾两端与《意识的蜕变》《通往静寂之门》连接正如人的一生逐渐发散向上,再由发散逐步收束的哲学一般。在此次展览中,盐田千春也依托于红砖美术馆的独特优势开创性的打破了展览空间的原有墙体,使《通往静寂之门》与展览空间以外的美术馆景观产生联络,这也表达了盐田千春始终贯彻在艺术生涯中的理念:她的创作与生活紧密结合,这种结合不止是生活给予其创作灵感,也是艺术家凭借创作主动与展览之外的世界寻找羁绊。
盐田千春的创作重视将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转化为群体感受,在妙用展览空间的同时,也重视向观众袒露引发她创作的原始背景,正如她在本次展览中格外看重的作品《意识的蜕变》——它既是盐田千春对待东方文化向内观想的自我诠释,也是与自己14岁时思考“庄周梦蝶”现实与虚幻关系哲思跨越时空的对话。眼前的艺术空间并不是盐田千春艺术表达的全部,而是一片打破物理空间限度,在未来与记忆彼此交织与发散中,启发观者重新审视世界的一枚楔子。

《意识的蜕变》,盐田千春,2025,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意识的蜕变》,盐田千春,2025,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而在《生根的记忆》、《时间的回响》中,启用在地元素也展示出盐田千春的艺术并非“空中花园”般不可接触,而是可以跟随艺术心灵的迁移扎根于任何土壤。《时间的回响》以中国之“石”写“时”,在千丝万缕的脉络间,感知自然永恒的痕迹;《生根的记忆》所选用的船夹带着泥土呈现在展览空间中,船头顽强生长的树木不禁让人想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蕴,正如盐田千春的艺术一样也并非无根浮萍。

《生根的记忆》,盐田千春,2025,纸上水溶性蜡笔、墨水和线,27×38.5cm 1 幅,39.5x28cm 6幅
“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生根的记忆》,盐田千春,2025,纸上水溶性蜡笔、墨水和线,27×38.5cm 1 幅,39.5x28cm 6幅
“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时间的回响》,盐田千春,2025,黑毛线、石头,尺寸可变
“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时间的回响》,盐田千春,2025,黑毛线、石头,尺寸可变
“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时间的回响》,盐田千春,2025,黑毛线、石头,尺寸可变
“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盐田千春标志性的“红色线条”依然大量存在于本次展览中,红线如同在不同物象与精神空间中纠缠的因果与牵绊,也像对流淌血液的血管的直接隐喻,身份、记忆与情感如同血液一样传承流动并牵绊个体的一生,构成了盐田千春艺术创作里一向重视的某种“缺席的存在”,在这些艺术作品中,最常缺席的往往是“肉体”,当观众置身于盐田千春创造的“心灵空间”中,仿佛被赋予了某种透视能力,透过时间、空间与肉身的客观限制去体悟心灵的语言。
《灰烬中的联系》,盐田千春,2025,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静寂之空”,红砖美术馆展览现场,2025
展览信息

“静寂之空”
展览时间:2025年3月22日-2025年8月31日
展览地点:红砖美术馆
文/孔令达
图文资料由主办方提供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236977919@qq.com。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m.com/news/1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