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自学成才”的摄影家骆伯年的现代实验

2025年4月4日,“浮光:骆伯年的摄影探索”巡展至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在骆伯年艺术基金会及三影堂+3画廊的联合支持下,特别呈现备受瞩目的摄影家骆伯年在国内的首场个展。展览聚焦于“自学成才”的银行家骆伯年1930年至1940年“黄金时代”的摄影实践与探索。精选近百幅极具个人艺术风格的摄影银盐原作,包含人文风光、实验拼贴及静物摆拍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骆伯年扎实的摄影功底,更透露出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独特见解。现场还将展出骆伯年珍贵的私人摄影学习资料,从进口书籍、底片盒到刊登其作品的杂志,以及与家人和友人的温馨合影。此外,通过采访与骆伯年共同生活了近40年的孙女骆杭燕女士,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更加鲜活、多维的骆伯年形象和他万花筒般的艺术世界。

回顾“自学成才”的摄影家骆伯年的现代实验
回顾“自学成才”的摄影家骆伯年的现代实验

回顾“自学成才”的摄影家骆伯年的现代实验▲ “浮光:骆伯年的摄影探索”展览现场

民国时期,西方文化的涌入催生了摄影艺术的繁荣,摄影逐渐摆脱了单纯工匠技艺的束缚,蜕变成为一种新颖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在这片亟待开垦的沃土上,一批杰出的摄影家与特色鲜明的摄影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骆伯年无疑是其中之一。他出生于杭州县衙官吏家庭,自幼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然而,他并未被传统所束缚,反而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欣然拥抱新时代的到来。身为职业银行家的他,凭借对摄影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追求,悄然地为民国摄影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

回顾“自学成才”的摄影家骆伯年的现代实验
回顾“自学成才”的摄影家骆伯年的现代实验

回顾“自学成才”的摄影家骆伯年的现代实验▲ “浮光:骆伯年的摄影探索”展览现场

骆伯年的摄影风格独特多变,既有画意派风格的韵味,又融入了西方现代主义摄影的前卫元素,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这得益于他广博的学识与对新文化的炽热情感。他不断地汲取西方现代主义摄影的精髓,勇于尝试,大胆实验。不仅如此,骆伯年还与文艺界精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不乏著名作家郁达夫与艺术家曹熙宇等人。他们的交流与切磋,进一步丰富了骆伯年摄影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1▲ 骆伯年,《汲瓮》, 1932年。明胶卤化银,8.2 ×5.9厘米。图片致谢骆伯年艺术基金会和三影堂+3画廊。

2▲ 骆伯年,《变换》,1938年。明胶卤化银,24.5×23.7厘米。图片致谢骆伯年艺术基金会和三影堂+3画廊。

3▲ 骆伯年,《满江都是栋梁材》郁达夫题字,1935年.明胶卤化银,29.5×20厘米。图片致谢骆伯年艺术基金会和三影堂+3画廊。

4_副本▲ 骆伯年, 无题, 1930-1940年。明胶卤化银,7.5×5.5厘米。图片致谢骆伯年艺术基金会和三影堂+3画廊。

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摄影家,更是一位洞察生活本质的智者。他曾在《中行生活》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生活的艺术化”理念,将摄影视为调剂生活的方法,而非一份事业。这种轻松而不失严谨、自由而不乏深度的创作态度,使得他的摄影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与艺术的魅力。

5▲ 骆伯年, 无题, 1930-1940年。明胶卤化银,5.9×5.9厘米。图片致谢骆伯年艺术基金会和三影堂+3画廊。

6▲ 骆伯年, 无题,1930-1940年。明胶卤化银,12×12厘米。图片致谢骆伯年艺术基金会和三影堂+3画廊。

7▲ 骆伯年, 无题, 1930-1940年.明胶卤化银,37.8×29.7厘米。图片致谢骆伯年艺术基金会和三影堂+3画廊。

二十世纪中期,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身在国统区银行工作的骆伯年,亦未能幸免于战争的波及。然而,在这段艰难岁月里,他依然坚守着对摄影艺术的热爱与执着,将镜头转向家中触手可及之物,以此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主题。这些静物作品不仅是他摄影生涯的见证,更是他精神世界的寄托。如今,当我们跨越近一个世纪,观赏着这些因岁月侵蚀而微微泛银光的摄影原作时,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些曾经梦一般回闪的时光逐渐凝聚成生活的形状。

回顾“自学成才”的摄影家骆伯年的现代实验
回顾“自学成才”的摄影家骆伯年的现代实验

回顾“自学成才”的摄影家骆伯年的现代实验▲ “浮光:骆伯年的摄影探索”展览现场

本场展览不仅是对骆伯年摄影探索的回顾与致敬,更希望将他的坚韧与才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传递给每一个有幸目睹它的人。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6月1日,在2025年12月,其作品将于英国泰特美术馆“全球画意摄影”现场展出。

艺术家介绍

艺术家肖像_骆伯年▲ 艺术家肖像

骆伯年(1911-2002):名筠,字伯年,艺名王素雪,1911年初生于浙江杭州一户县官家庭,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西方金融教育,毕业后成为中国银行职员,同期开始摄影艺术创作。1934 年,他发表了成名作《汲瓮》,开启中国人体摄影的先河。骆伯年的作品集中西技法,多数作品由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所贯穿,是民国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摄影艺术家,他的风光、人像及静物摄影,为印证那段特定时期的中国社会留下了珍贵的瞬间。在他的镜头下,有山水景色,有行人飞鸟,也有很多静物,乃至新美术思潮实验的习作,其拼贴摄影更是被誉为中国当代摄影的鼻祖。代表作有:《汲瓮》、《春满西湖》、《任重致远》等,多收录于民国时期的《飞鹰》、《中华摄影杂志》、《美术摄影特辑》等重要摄影期刊和专辑。

骆伯年的作品展出于:1937年上海“联谊影展”(作品由郁达夫题词)、2015年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2015年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以来》、2016年三影堂+3画廊《中国摄影书典藏系列骆伯年杨福东特展》、2017年刘海粟美术馆《来自上海:摄影现代性检证》、2017年浙江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文人与史诗”浙江摄影文献展》、2018年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光的形状:摄影与抽象艺术100年》、2018年淮安国际摄影馆第二届“郎静山杯”中国新画意摄影双年展、2019年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展:摄影术传入至今的中国摄影书写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摄影部成立特展》、2019年银川当代美术馆《摄影180年在中国》、2019年泰康空间《1949:艺术的选择》、2021年泰康空间《专业余·出现代:骆伯年与同代影人1930-1940s》。2025年,骆伯年作品将于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全球画意摄影主义》展出。

骆伯年的作品收藏于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泰康美术馆、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和大理摄影博物馆。

展览信息:

海报_骆伯年的摄影探索 Poster_An Exploration of Luo Bonian Photography“浮光:骆伯年的摄影探索”

展览时间:2025年4月4日 – 6月1日

展览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155A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编/艺讯网

图文资料由主办方提供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236977919@qq.com。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m.com/news/133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adminadmin
上一篇 2天前
下一篇 2024年2月11日 上午10:0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因为有你,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