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双年展:一场借由“蒙太奇”展开的宇宙解码之旅

走入“大烟囱”与约纳斯·斯塔尔的“巨型发射塔”——《异星生态》来场邂逅,漫步艺术馆序厅仿佛进入一场星际穿越……最近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因第14届上海双年展的启幕,再次成为当代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的“热力场”。

走入“大烟囱”与约纳斯·斯塔尔的“巨型发射塔”——《异星生态》来场邂逅,漫步艺术馆序厅仿佛进入一场星际穿越……最近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因第14届上海双年展的启幕,再次成为当代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的“热力场”。

图片

“Cosmos Cinema 宇宙电影”是本届上海双年展的主题。Cosmos一词的希腊语词源不仅意味着宇宙,也意味着美与和谐。而汉语的“宇宙”则是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的意思,与电影有着强烈的共鸣。

这是一场浩瀚无际的“宇宙”与光影交织的“电影”之间的对话?不全然是。

这更像是一场通过绘画、装置、雕塑、影像、文献等多元艺术形式,借由“蒙太奇”的手法,为大众打造的一场关乎生命、时间,关联天地、方圆,涉及世间万物、虚幻变化的超现实主义的魔幻大旅行。

(一)

从探索外太空的冲动到对意识起源的反思,本届上海双年展起始点因一道长长的黑幕而显得仪式感满满。

每一位开启这场“影院”式展览的观众,都需亲手拨开颇具分量感的黑幕,探身入内,眼球瞬间被远处高悬的巨大银色“星球”所吸引。紧接着,眼球的适光性,又让观众的目光很快被“星球”相对的一个大型锥形几何块分散注意力,进而引发思考,思索起这偌大空间里物体的视觉关系。

图片

“有些震撼,三角、圆球镜面材质,在微光晕染下有点像哈哈镜,观众的身影有些被扭曲了,有些被叠加了,看着看着似乎会瞬间迷失在目光焦点深处……”爬上黄色梯架,观众们或远或近,或上或下,仿佛徜徉在宇宙空间,俯瞰着触手难及的浩瀚星空。

这是艺术家特雷弗·帕格伦(Trevor Paglen)的作品:《非功能性卫星原型(设计4;建造4)》《轨道反射器(比例模型)》《轨道反射器(三角形变体#4)比例模型》。

这件作品完美诠释了本届上海双年展“空间与作品相呼应”的特色。

“步入空间每个人,当他仰望‘星球’的那一刻,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成为这件作品的组成部分,更成为了这部《宇宙电影》里的一帧。”举起手机,将眼前画面留影归档,历经多年双年展洗礼的观众似乎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他们不再走马观花,他们正在努力融入策展团队的“排兵布阵”中,试图以自己视角,观察着这场宇宙时空光影带来的“惊喜”。

(二)

影像、雕塑、绘画……对于现当代艺术家而言,万物皆可艺术。而在本届策展人团队巧思布局下,整个布展的过程也如同一场行为艺术,他们将来自六大洲41个国家的79位/组艺术家的作品被错落有致、环环相扣放入了九个区域。

图片

有趣的是,策展人向在荣采用中国古人划分天宫的形式,将此次双年展一共划分成“九宫”:I、星际自由移动,II、偏蚀,III、万象,IV、太阳流水线、V、电影宇宙、 VI、多样的未来主义、VII、远程反射疗法、VIII、时空之间、IX、“栉风沐雨”。

更具创意的是,“九宫”并非是彼此隔绝的九个固化空间“盒子”。策展团队引入电影“蒙太奇”手法,将看似完整的空间,用离散和分割的手法,让空间与空间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这让观众先后走入彼此相依又全然走不通的空间时,好似身处在相互可以对望的镜框式舞台,“之前远眺的作品,转瞬近在身边,有点跳脱,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图片

于是,当观众从第一宫的“星际自由移动”,到第二宫的“偏蚀”,再拾级而上来到二楼过渡空间,沿着圆弧展柜欣赏着法国艺术家米歇尔·瑟福尔的《易经六十四卦象》时,前方正对着的空间却是第八宫的“时空之间”。

米歇尔·瑟福尔一生创作了数千件视觉及文学作品。此次双年展上展出的《易经六十四卦象》一如艺术家惯常手法,用钢笔和中国墨汁在厚厚的白纸上从左到右徒手绘制,这些线条不时被打断,缺失的部分勾勒出复杂程度不一的图形。

图片

这位对中国《易经》颇有研究的艺术家曾在一次采访中解释说:“天圆地方,中国的寺庙通常都是圆的,前方有一个庭院。这个庭院并非刻意为之,却是一个完美的方形。穿过它,人就进入了现实时间。这就是我为何一直以来都沉迷于圆形和方形的原因。这源于庄子和老子,也许更多的是源自《易经》。《易经》是一座思想的宝库,我经常在作品中重现《易经》中的卦象。”

图片

有趣的是,当观众仔细将眼前六十四幅画看完,却发现无法走入仅一步之遥的第八宫,而只能隔空相望着第八宫里中国艺术家王凝慧的作品《无题》。

《无题》由十万多块单个的手绘玻璃砖组成,交错放置在地上,呈现出亚原子世界的混沌。艺术家试图通过曼陀罗般的马赛克拼贴,展现人类感知范围之外的宇宙普遍状况。

图片

想要近距离观赏手绘玻璃砖上“白噪音”般的“声音化石”?需一路看过第三宫“万象”、第四宫“太阳流水线”…..直至上到三楼观赏过第七宫的“远程反射疗法”,再度下至二楼,方能径直步入刚才看似举步可达,但又无处可至的第八宫“时空之间”。

曲折、迂回、反转……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一如这出其不意的参观动线,也一如人类在自我认知中,不断在否定与肯定中的来回拉扯。只是,此时此刻,纷繁的纠结似乎已消散在了艺术家们或抽象或具象的作品中……

(三)

宇宙之浩瀚,深不可测,从古时观测天象,到如今发射卫星、搭建空间站、登月球、探火星……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一直保持着无限的渴望。

在本届双年展,展馆高耸天际的16米“大烟囱”里天降形似发射塔构造的巨型装《异星生态》。

图片

从展馆二楼,步入“大烟囱”,沿着螺旋向下的步道走去,烟囱中央的钢筋铁架被布条覆盖。动物、土壤和种子……一幅幅巨型图片上的生物都是曾被人类带上太空的生命体。“星际团结”和“异星生态联合”巨形条幅夺人眼球,艺术家约纳斯·斯塔尔好似在暗示着,或许我们终将成为星际物种,人类需要重新评估身处其中的生态系统所肩负的责任,并认可地球上、地球内以及地球上空的非人类工作者们的奉献。

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着世间万物与宇宙空间的关系、对话、反思……“我们自古仰望夜空来认知自己,一如我们看向一块投射着过去与未来的屏幕。”的确,正如展览序言中所叙:“宇宙电影”为观众呈现一个时空,让人们置身其中,思考宇宙运行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

图片

横跨二十世纪初至今,来自41个国家的79位/组艺术家仿佛为观众打造了一部实验电影,而游弋艺术作品中的观众,时而会驻足良久,细观一组线条,时而又会因一组影像装置,停留脚步,捕捉着画面的跳跃推进……艺术家超乎想象的呈现方式,将人类与万物无限变化的可能性,做着多重跨领域、跨认知的表达。

或许并不需要过多的解读,也无需找到明确的答案,当我们走出展馆,仰望苍穹,回望大地,多元的宇宙和微观的现实,无穷无尽的未解之谜,预示着人类解码宇宙的脚步将永远不会停止。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236977919@qq.com。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m.com/news/33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adminadmin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12月5日 下午6:41
下一篇 2023年12月5日 下午6:4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因为有你,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