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呼吁“以美育代宗教”,并说:“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2024年,艺术何为?美术教育何为?策展何为?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策划‘何以中国’‘对话世界’等原创展览品牌,探索打造全球文明类型的博物馆和海外‘中国展厅’。”“新的一年,我们相信,唯有坚守才能等来花开。我们相信,唯有开放才能拥抱未来。”这是上海博物馆馆长等国内各名美术与文博机构负责人接受澎湃艺术采访时所言。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特呈现国内部分知名美术与文博机构负责人对2023年的回望与对2024年的寄语。
上海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现场
褚晓波(上海博物馆馆长):
新年伊始,上海博物馆与近万名观众共度了一个难忘的迎新奇妙夜。在过去的一年中,上海博物馆稳步推进“大博物馆计划”,先后推出“何以中国”系列之“实证中国”特展,“对话世界”系列之“从波提切利到梵高”和“对话达·芬奇”等现象级大展,助力上海打造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之都。
随之而来的2024年,将迎来上博历史上的高光时刻,东馆将全面建成开放,人民广场馆“世界文明类型”展示空间将初具雏形,北馆建设及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也将转入新阶段。目前,位于浦东的上博东馆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开馆筹备工作,不久之后将迎接观众的到来。
上海博物馆东馆效果图
面对机遇与挑战,上博将奋力守中华优秀文化之正,以更高标准建设展示中华文化的城市地标,高质量完成东馆建设,把上博打造成为真正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超级博物馆精品工程和示范样本,为广大市民奉献更精彩的文化盛宴,让文物“活”起来,让展览“火”起来,让活动“热”起来。同时,上博将充分发挥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优势和资源配置的核心竞争力,创文明交流互鉴之新,继续推动“百物看中国”系列原创展览全球巡展,加快推进我国首个全球文明类型博物馆和海外“中国展厅”建设,真正将上博打造成为具有世界美誉度的城市文化地标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重要平台。
最后,衷心祝愿广大观众新的一年万事顺遂、观展愉快、收获多多,上博与你们一直在一起!
吴为山(中国美术馆馆长):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展望未来,我们要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走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道路,通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提升全民素质,不断鲜明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用始终走在人类发展进步主流和前沿的实践,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24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美术馆的老专家老艺术家回信一周年。中国美术馆将不断在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上下功夫,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组织策划相关展览,推出重点出版项目,深化“为新时代人物塑像”等公教活动,通过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和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机制,推动富有中华美学精神艺术作品的海外传播。在创作层面,我们要充分认识“两个结合”在新时代的实践与理论创新中所形成的生动、富有活力的文化生命体。这个文化生命体的根本在于文化自信所带来的对自己民族传统的尊重;在于以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文化胸怀,吸收人类多元文化成果,化优秀外来文化为本土文化;在于守正创新,继承优秀传统,并吸收转化为今天创新创造的动力。(据《中国美术报》)
2023年12月,中国美术馆“刘海粟书法作品大展”现场
2023年12月,中国美术馆展览现场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
2024年的第一天,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以两层展厅体量呈现的新展“美术作品中的上海”对外正式展出。回望上海的历史,尤其是开埠以来一百多年间的风云变幻,显示出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的种种探索,形成了中华现代文明的上海样本。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
展望2024年,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以“人民美术馆”为自身定位,在工作和服务中始终践行“高质量收藏、高水平利用、高品质服务”,坚持学术立馆,奋力实施“大美术馆计划”,深度参与“社会大美育计划”,扩大“何谓海派”和“海上观潮”系列艺术大展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我们将通过展览根植中华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策划推出“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显示两位大师对中外优秀艺术成就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在中外文明交流、文化互鉴中的民族自信,更将展示中华文化美美与共、守正创新的内在生命力和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此外还将举办“何谓海派”之“海派和岭南画派比较研究展”和海派艺术家个展。我们将履行好国家重点美术馆的职责,全力以赴做好第十四届上海美术大展油画、实验艺术、数字艺术与动画展区的办展任务,迎接油画“回家”。我们将继续开门办馆,举办“素人策展计划(第二季)”,扩大“中华艺术大家说”的辐射面,持续办好“美在周家渡”等艺术进社区活动,让“城•人知美”的理念深入人心,为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中华艺术大家说”现场
田黎明(中国画学会会长):
新时代,老一辈艺术家带着青年学子,向着一切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一大批表现时代的精品力作,推进了中国画继承创造与时代语境的共同前行。面向未来,中国画学会将组织一系列学术活动,把新时代感召和审美开拓向着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文化力量,书写中国画为时代创造的新格局。中国画人文体验的审美仍然是创作者的学术课题,中国画整体观离不开中国文化倡导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华夏人文精神,这是中国画美学的重要内涵,中国画意象与现代性,仍然是今天中国画创新的重要主体,中国画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上做足功夫。今天的艺术创作题材非常宽阔,给中国画笔墨审美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给中国画创作实践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曾成钢(中国雕塑学会会长):
中国雕塑学会一路走来的发展经验在于:坚持理论学习,坚持学术立会,坚持自我改革,坚持实践创新,坚持提升品质,坚持本土立场,坚持对外交流,坚持人才培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会着眼于创新发展,保持高品质,引导健康积极的艺术创作,引导雕塑创作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努力建构中国雕塑文化价值系统,持续提升学会在国际的影响力,推进中国雕塑艺术的高质量发展,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雕塑事业的新辉煌。2024年是我国雕塑事业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充满希望、前景广阔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文化和旅游部推动文化建设的重大部署,着眼未来中国社会发展大局,用雕塑的铮铮铁骨,反映时代新貌和中国精神。要团结协作,凝聚各方力量。树立大格局意识,发挥中国雕塑学会的学术精神力量;要努力把握中国美术的时代主题,增强学术意识,突出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不断攀登艺术高峰,让中国雕塑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彰显中国文化自信。
吴洪亮(北京画院院长):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
2024年是《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艺术家们将以此为基点创作完成更具时代意义的艺术精品。在2023年完成《北京大运河揽胜图》的基础上,以项目机制带动主题创作,以展览作为平台激励艺术家创作,积极参加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为纪念北京画院首任名誉院长齐白石诞辰160周年,我们已经启动了一个全球系列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联动国内外资源,形成文化热点,打造文化IP。不仅有“齐白石在北京”的数字文旅项目,也有在北京、成都、扬州等地的大展,以及齐白石作品赴美国、欧洲的巡展,应该说是异彩纷呈的。我个人在编写一本基于“集成——中国当代艺术名家版画展”,名为《版画基因》的书。这一展览已在多地展出,其作品由苏新平、陈琦、徐冰、隋建国、王华祥、张晓刚、冯梦波、邱志杰、孟禄丁、洪浩涉及多个艺术方向的10位艺术家创作。2024年此展将回到北京,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还会举行学术研讨会,探讨版画基因中的能量对当代艺术以及艺术生态建构的价值。
1928年,蔡元培、林风眠在杭州西子湖畔创建国立艺术院。建校初期,多位教授往来沪杭之间,成为学校早期教学的中坚力量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院长高世名:
回望2023,中国美术学院日历上镌刻下了页页动人华章。全体国美人以“名校意识、自主意识”,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百年名校”的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奏响了新时代的文艺强音。这一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书写了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实践。将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贯穿于办学治校的全过程,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更加坚实。这一年,学校强化谋篇布局,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通过承办首届文化和旅游部高校共建会议,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大局中放大共建成果。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引育国家级人才、高层次人才近30人,成立中国画学院、书法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形成地跨沪杭两地的五校区、十六学院的办学格局。这一年,学校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体系持续优化。这一年,学校打造标志性成果,以艺术创新助力文化强国。这一年,学校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共赢新局面持续开拓。这一年,学校深化改革创新,事业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这一年,学校九五华诞,学术旗帜高扬。以“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为95周年校庆主题,举办 “新六艺论坛:21世纪的文艺复兴人”“天问2023:文明的互鉴”“通感·博雅艺术论坛”“第五届中国艺术教育论坛”等三十余项高质量学术活动,面向国际探索艺术创作新命题,打开艺术教育新愿景。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凝结着全体国美人的文化智慧和辛苦劳动,见证着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我们向大家表示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深信,星光不负赶路人,全体国美人将牢记嘱托、勇担使命,与国家和时代同向同行,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中戮力同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国美力量。(摘选自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
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
2023年,时间线与空间线共同勾勒出一个令人充满信心的苏州博物馆:这一年,我们迎来了480余万的观众;这一年,我们的“纯粹江南 技忆苏州——苏州博物馆西馆基本陈列”再次荣获中国博物馆界的奥斯卡——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这一年,苏州博物馆在全国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中继续获评“优秀”等次。我们在苏州博物馆,追寻着自己的梦想;我们在苏州,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
苏州博物馆馆长谢晓婷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一年。
新的一年,我们相信,唯有坚守才能等来花开。我们将以更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面对日益增长的公众文化需求。
新的一年,我们相信,唯有变化才能应对变化。我们将以更创新的精神,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博物馆文化。
新的一年,我们相信,唯有开放才能拥抱未来。我们将以更包容的思维,拓宽博物馆的“朋友圈”,着力构建可持续发展格局。
当然,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大时代。我们庆幸生逢其时,与时代紧密相连。因为,一切尚未定义,一切皆有可能!
祝愿大家在崭新的2024年,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苏州博物馆特展现场
李磊(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海派艺术馆馆长、上海市美协副主席):
2024年对我来说又会是忙碌的一年,在上海,在长三角,在全国,在国际我都有许多事要做。
首先艺术创作和教学是我的本业,水墨画创作正在成为我日常的功课,其他如抽象画、“诗瓷”都有一些课题要做,对我来说艺术创作既是课题,也是日常,我会把创作的经验结合到教学中去,这样对学生的帮助特别大。
海派艺术馆2024年的展览都排满了,会精彩纷呈。在“大海派”理念的统领下,这里可以看到古今中外的艺术,更可以看到当今中国美术事业的兴旺发达。另外别具特色的“党建驿站”、“大美育课堂”、“海派文化沙龙”等公共教育活动也会非常丰富。
上海海派艺术馆展出现场,沈尹默大展
目前我在协助南通美术馆策划一个跨年大展《幸福的表情——中国实验与科技艺术邀请展》,这会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展览,一月底会在南通美术馆开幕,展两个多月,大家可以去看看。今年我还要协调几个展览“走出去”。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客观、准确、多角度地介绍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和创新太重要了。要做好这项工作并不容易,我们既要自信,更要努力。
应金飞(浙江美术馆馆长):
站在2024年的起点,浙江美术馆初心如磐,坚持砥砺前行。新的一年,我们的主体工作将围绕重点项目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展开,全力做好雕塑展区的相关工作。2024年也是中法两国关系史上的重要一年,我们将以中法建交60周年为契机,高擎文明火炬,深化文明互鉴,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展览交流、文化共建等方面的合作,重点推进“城市互联”中法当代建筑展、吴冠中交流展等项目,为中法关系行稳致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随后意大利艺术家 Sandro Sanna和Donato Piccolo的双个展也将在年末呈现。此外,意大利当代知名艺术家罗伯特·博西奥和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的特展也已列入后续中外交流展览规划中。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表达路径,地方美术馆承担着展示地域文化的独特功能,对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力意义重大。新的一年,我们还将继续推动全省基层美术馆建设,积极为更多地方公共文化体系提供指导、协作与帮扶。
浙江美术馆“朗姿玉畅——赵之谦特展”现场
庞茂琨(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2024年,我们要坚定地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在创作科研与教学工作之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艺术教育,培养新时代合格的艺术人才。在双一流建设中,扎实推进博士点的建设,在新的学科目录颁布的背景下,努力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和国际化进程。在人才培养上强化艺术教育的特色发展,迎接新一轮的教学评估,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以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为契机,有序地开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及四川美术学院的创作指导与精品培育工作。我将带领重庆的广大美术工作者和艺术教育工作者将艺术创作汇入时代潮流之中,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彰显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让美术创作着力讴歌奋进新征程中的时代新象,描绘体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培育新时代艺术创新发展的未来气象。
王潇(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
新的一年,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将继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将建设数字化美术体验馆,持续打造“时代长安”展览品牌,举办“时代长安——陕西当代中国山水画研究展”,积极响应文化和旅游部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项目,策划主办“窗户的生日——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藏民间剪纸文献展”,持续推出“青年艺术家沙龙系列展览项目”,并推动国际艺术交流,策划主办“花开世界——库淑兰剪纸艺术法国巡展”。继续完善长安画派及陕西画坛优秀艺术家作品的收藏;加强陕西民间艺术作品及门类的收藏;形成长安画派和民间艺术作品的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特色。继续打造“一件作品”系列公共教育品牌,做好“艺术关爱在行动”特色亮点公教项目,努力为人民大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马刚(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新时代展现新作为,2024年甘肃美协将继续扎根敦煌文化研究高地,聚焦美术文化建构与社会美育发展。在持续探讨深入推进“敦煌画派”建设、引领甘肃美术高质量发展的视域内,深度梳理本土人文历史资源,接续先贤内在文化自觉精神,以“朝圣敦煌”系列创作工程为抓手,对接国内外研究机构学术平台,举办学术会议高峰论坛,广泛深入对话交流,激发理论引导。同时,发挥美术教育艺委会专业作用,促进社会美育发展,通过美育进校园、社区,开展“乡村美术馆廊”等多路径解读生活美学理念,共促甘肃美术社会服务实践与提升,自觉承担“艺术为人民”的时代命题。以备战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为契机,推动甘肃美术对地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不断创新,丰富甘肃美术品牌的历史内涵和现实回应,进一步实现在创作实践中对时代图像文本深层次建构的目标跨越,让美术作品对接到关注当下生活、艺术表达参与时代建设的现实场域,撬动甘肃美术内在活力再生发,进一步提升甘肃省美术创作水平和影响力。
陈治元(青海美术馆馆长):
2024年,我们将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提升展览品质、收藏艺术精品、加强学术研究、深化艺术交流、提高服务水平,为公众提供有特色、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以更大的力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举办好系列主题展;以更专业的谋划,立足本土、突出特色,开展好专业活动;以更虔诚的态度,走出去、请进来,吸收借鉴先进理念推动本省艺术创作;继续深化馆社合作机制,扩大“馆校联盟”,以更有效的方式,开展好公共教育,为社会各界和青少年学生提供更广泛、更丰富的社会美育实践平台。
吴文化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徐谓礼文书
陈曾路(吴文化博物馆馆长):
2024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下行趋势”和“约束条件”下如何“可持续发展”和“构建核心竞争力”,矛盾愈凸显,“问题解决”就愈迫切,“转型”必然会是我们聚焦的一个关键词。对于“学术”,我们会更加坚持和聚焦,如何创造更具活力和“穿透力”的线下和线上的“场景”,提供更具创意和深度的内容,让博物馆的“利用者”无障碍、精准、全方位地利用资源,“研发”会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会愈发聚焦“本乡本土”,“本乡本土”并非偏狭,它既是“国际视野”的逻辑起点,也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所在。20对“伙伴”友好,对“产业”友好,更深度融入和参与区域发展的宏观大局,博物馆必须有所为。
(注:本文中,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中国美院、苏州博物馆、吴文化博物馆、海派艺术馆负责人寄语部分由澎湃新闻采访整理。其余部分选摘自《中国美术报》,由刘晶、贺玮、黄家馨、杨晓萌、赵墨、闫君、闫敏歆、张湫逸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236977919@qq.com。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m.com/news/4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