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感性”?42位女艺术家的多维“感性”观

“感性”是女艺术家创作中一个绕不开的议题,感性赋予了她们在艺术观念、美学语法、媒介传播等方面的独特表现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感性”也贯穿于马克思哲学的思想中,他认为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感性生产”的过程。可以说,女艺术家的感性生产构筑了更加多元的世界艺术景观。女艺术家有感而发,因兴而起,透过不同的维度感知时间与空间,身体与精神,宏大与日常,将感性信息进行感性演绎,诠释对本我、对经验、对时代的体悟与认知,释放鲜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感性”是女艺术家创作中一个绕不开的议题,感性赋予了她们在艺术观念、美学语法、媒介传播等方面的独特表现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与价值。“感性”也贯穿于马克思哲学的思想中,他认为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感性生产”的过程。可以说,女艺术家的感性生产构筑了更加多元的世界艺术景观。女艺术家有感而发,因兴而起,透过不同的维度感知时间与空间,身体与精神,宏大与日常,将感性信息进行感性演绎,诠释对本我、对经验、对时代的体悟与认知,释放鲜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1

22展览现场

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的“多维的感性——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女艺术家作品专题展”于2023年7月8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四层展厅开幕。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度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此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设计总监、副研究员纪玉洁担任策展人,以“感性”为核心议题,精选42位馆藏女艺术家的42件/组作品,从“具身之感、秩序之感、媒介之感”三个维度对女艺术家的创作进行观察、阐释和研究。展览从理念书写到空间设计,从策展语法到视觉呈现都力图以感性聚合、以感性觉照、以感性润色,来诠释女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体悟,对时代变迁的观察,对精神世界的构筑,也让观众看到女艺术家如何在感性的旋律中翩翩起舞。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现有馆藏2万余件,立足藏品,近年来持续推出了包括古代绘画、近现代美术、当代艺术、青年艺术等多个不同主题和类别的馆藏专题展,力图以更具学术性、时代性和多样性的展览策划,推进艺术创作与艺术史的研究与发展。此次展览从感性的角度切入,同时将性别视角融入对藏品的分析、阐释与展示,是对美术馆藏品多样化叙事的新探索,拓展了馆藏研究与馆藏策展的视域,为美术馆藏品的对外宣传推广提供了更多元的视角。

33
77

展览现场艺术家对“感性”的理解——

厐壔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感性”的意思是没有经过思维的复杂过程,凭感觉抓住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古板地这样或那样做。保持这样状态的时间长一些,发展其中好的方面,稍作修理就可以做得很好了。但现在我也不再想修饰,那样不自然,任凭“感性”顺其自然罢了。——厐壔

厐壔《青铜的启示一〇〇〇》布面油彩,149×179cm,1991厐壔,《青铜的启示一〇〇〇》,布面油彩,149×179cm,1991年
胡明哲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所谓感性,是内心的本真的感觉和感悟,因人而异,所以珍贵。——胡明哲

胡明哲《高原的歌》纸本设色,98×110cm,1988年胡明哲,《高原的歌》,纸本设色,98×110cm,1988年

闫平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

感性是通过光色以及具有鲜明性格的笔触,来表看温暖、明朗的人性之风。——闫平

闫平《桂林白公馆的幸福艺术家》布面油彩,50×60cm,2014年闫平,《桂林白公馆的幸福艺术家》,布面油彩,50×60cm,2014年

姜杰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感性”源于对生命存在的脆弱性和易逝性高度敏感的感知以及精微的观察。感性也存在于古典美学和当代观念间的矛盾之间,包含着诗性魅力。——姜杰

姜杰《同学(女头像)》石膏,40×30×58cm,1991年姜杰,《同学(女头像)》石膏,40×30×58cm,1991年

蔡锦

艺术家

在我的艺术里,感性是我觉得应该是作品表达中最闪耀的地方。——蔡锦

蔡锦 《美人蕉353.354》综合材料,210×220cm,2014年蔡锦,《美人蕉353.354》,综合材料,210×220cm,2014年

申玲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艺术家

感性是一种情深,十分心苦。

随着年龄的增长,野性也在老去,与其说是野,不如说是倔,本该学会心平气和的面对一切,无奈心情常常是忽冷忽热,上一秒还春暖花开,下一秒就冰冻三尺。

画的好坏在自己看来已经没那么重要了,画的状态是可遇不可求的。每次的沉迷往往在夜深人静之时,拿起笔,仿佛可以感觉到一枚针落地的声音,一丝白发飘过的影子,空洞的眼睛,不知所措的内心,慌张起来的窒息而手下不留情······——申玲

申玲《小马》布面油彩,145×110cm,1990年申玲,《小马》,布面油彩,145×110cm,1990年

喻红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靳尚谊艺术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用身而感,用心而悟,是艺术家认知世界的方式,把感性升华为智慧才能创造出好的艺术。——喻红

喻红《金属的声音》 2016 200×200cm 布面丙烯 2016喻红,《金属的声音》,200×200cm,布面丙烯,2016年

邢丹文

艺术家

感性是理性的伴侣,是一种敏感和直觉,性格和温度。——邢丹文

邢丹文《都市演绎 作品2号》C-Print彩色冲洗印相,170×220cm;2006邢丹文,《都市演绎 作品2号》,C-Print彩色冲洗印相,170×220cm,2006年

叶南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油画学会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

如果说男性代表理性,那么感性就代表女性,女性艺术家无论她们是柔情似水还是胸怀天下,都是笔随心走,这是专属于女性艺术家的“感性”。——叶南

 叶南《我心飞翔》 之一200x200cm 布面油彩 2014年

 叶南,《我心飞翔》 之一,200x200cm,布面油彩,2014年

夏俊娜

艺术家

绘画是人格的分枝,价值观的宣言,所以绘画也是深度内观的外现,而这种内观的主要返照途径是对外部世界的普遍经验和综合判断,因此,直觉和感性不仅仅是美学范畴的重要课题,它隐性而深刻地关联着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从物质到精神层面的一切存有。所以,我觉得画家应该有这样一个基本认识:我们是为了感到自己活着的那一份幸福才拿起画笔。——夏俊娜

夏俊娜《女孩系列》之二布面油彩,180×180cm,1995年夏俊娜,《女孩系列》之二,布面油彩,180×180cm,1995年

栾雪雁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讲师

无论是物、材料,还是绘画本身,无论是生活现场,还是我们的肉身,无不闪耀着“感性的光芒”。——栾雪雁

栾雪雁《城市之光——向卓别林致敬系列》之一纸上岩彩,130×98cm,1998年栾雪雁,《城市之光——向卓别林致敬系列》之一,纸上岩彩,130×98cm,1998年

康蕾 

艺术家

美术学博士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是相对应地,也是相辅相成的。每个人都有感性和理性的部分,生活中没法分得很清楚,(我觉得)偏感性的人可能会更重视直觉。一般来说,艺术家或者是从事艺术相关行业的人,一般会被认为感性思维更发达,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就是更敏感,更相信直觉,容易发现别人注意不到的点。在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更容易产生灵感,直觉会帮助我们做一些选择和判断,同样女性相对于男性,也会被认为更加感性一些,但这只是一个大概率的推断,具体到每个人还有不同的情况,感性思维也是在成长的,在不同时期都会有新的变化,理性方面的思考和学习,也会促进感性的发展,随着对生活的理解,知识的累积深入,对事物的认知不断加强之后,感性思维也会相应的更加的敏锐,深刻层次更加丰富和细腻。——康蕾

《自画像》,康蕾 ,布面油彩,160×110cm,2002年《自画像》,康蕾 ,布面油彩,160×110cm,2002年
徐华翎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感性”在我看来是一种杂糅的平衡,涉及到的要素可以很多,例如性感、思维、温度、冲动、手感、触觉、体味、神秘性……——徐华翎

《另一种空间3》,徐华翎,国画色、矿物质颜色、亚麻布,160×110cm,2000年jpg《另一种空间3》,徐华翎,国画色、矿物质颜色、亚麻布,160×110cm,2000年

林笑初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科基础部副书记

北京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

一般人自然的会认为:女性偏感性,男性偏理性,这样的分析略显狭隘。 不过,“感性”一词在这次展览上用了“多维”来做定语,这个定语把艺术中的感性元素进行了扩展和延伸:所以“感性”可以说是感觉好、敏感、有感触、易感动等等人的情感的综合表现,这种感性表达不分男女,但女性特点更为突出。我想这应该是展览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 

尽管女性主义、女性艺术在当代颇受重视。但是我认为艺术家不分男女的性别,只分艺术水平的高下。这个展览是我第一次以女性艺术家的身份入选参与。虽然是被动选择,但是在我的艺术创作中,我所擅长的人物画表现,一直以来是以“中国女性”为题材的创作作品为多。中国女性这个群体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特殊的:她温柔的母性、勇毅的担当、宽厚的包容、坚强的隐忍等广泛品质,是当代社会中世界语境下特立独行的,是中国五千年传统在女性身上的一种传承,同时生养出不同于他国的女性艺术特征。我们深知在当代艺术中,女性艺术家迅速增长,展现了她们丰富的艺术才华,这在以往的美术史上都是没有过的。女性艺术家创作的内容丰富性,角度的多元性,思想的深度,形式的多样化,形成了重要的艺术力量持续影响当代社会的发展。

“多维的感性”,说明女性在观察上比较敏感,色彩感知也比较敏感,女性眼睛里的世界更加细腻,生动包容,她追求和谐、完美的精神享受。所以这次展览的学术梳理,实际上是给当代艺术提出了一个多元的视觉角度。——林笑初

《漂浮的想象》,林笑初,布面油画,180cmX86cm,2013年

《漂浮的想象》,林笑初,布面油画,180cmX86cm,2013年

王薇

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

感性是眼耳鼻舌身之外的那个“意”,是思想,是感受,是电波,是悲悯,是通感,是入神,是同理心。——王薇

王薇 《发绣6-5》,玻璃器皿,直径20厘米王薇,《发绣6-5》,玻璃器皿,直径20厘米

傅莹莹 

艺术家

感性是直觉的表达。——傅莹莹

傅莹莹: 相遇系列1木板油彩、铅笔: 40×50cm×4 : 2010傅莹莹,相遇系列1,木板油彩、铅笔,40×50cm×4,2010年

高思桦

艺术家

我理解的感性,是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和对事物敏锐细腻的感触。——高思桦

高思桦《 理想园》 201508335 作品大图 80cm x 150cm x 2 布面丙烯 2013 拷贝高思桦,《 理想园》,作品大图,80cm x 150cm x 2,布面丙烯,2013年

鞠婷

艺术家

笑着笑着就哭了,就是感性。——鞠婷

鞠婷《聚集的大多数》布面油彩,尺寸不一,2013鞠婷,《聚集的大多数》,布面油彩,尺寸不一,2013年

张一凡

艺术家

教师

感性,感官之特性发挥到最敏锐,眼耳鼻舌身心意完全打开,人的能量便可以源源不竭地流动,越松弛,越智慧。——张一凡

201200609 张一凡 《大象》系列一 55x40张一凡,《大象》系列一,55×40,201200609

王文婷

艺术家

直观、单纯、潜意识、偏爱杂糅下的共情体验。——王文婷

王文婷《消逝模》蜡、覆膜砂、铝、不锈钢、布面油彩,消逝模JX-1 24×35×35cm;消逝模JX-2 50×55×45cm;消逝模JX-3 50×23×200cm;消逝模JX-4 13×10×40cm;消逝模JX-5 200×160×5cm,2018年

王文婷,《消逝模》蜡、覆膜砂、铝、不锈钢、布面油彩,消逝模JX-1 24×35×35cm;消逝模JX-2 50×55×45cm;消逝模JX-3 50×23×200cm;消逝模JX-4 13×10×40cm;消逝模JX-5 200×160×5cm,2018年

潘琳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候选人

我认为感性和理性是可以一起思考的一对词汇。感性更倾向感受,当下的感受、感觉,并非理性逻辑下所能推倒出来的。感性与理性相比之下更具有即时性,和偶发性。灵感仿佛属于感性的范畴,但能否抓住灵感并将其转化实现又离不开理性的作用。感性是一个很浪漫的词汇,它自带渲染的元素。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感性的部分,它是在理性逻辑之外发生的,与个人经历、情感等诸多因素相关,同时也作为个体独特性的必要促成部分。——潘琳

潘琳《他们都比我好》,装置,150×150×78cm,2010

潘琳,《他们都比我好》,装置,150×150×78cm,2010年

吴梦诗

艺术家

感性是非逻辑的肯定。好像是这样。——吴梦诗

 吴梦诗《虫》,装置,腈纶、涤棉、电机,直径30×220cm,2013吴梦诗,《虫》,装置,腈纶、涤棉、电机,直径30×220cm,2013年

孔令昕

艺术家

感性相较理性更接近人类的天性,倾听和尊重自己内在的声音,能帮助我们成为更有能量的人。成长的过程是理性不断增长的过程,而衰老的路上则需要不断寻回感性。——孔令昕

孔令昕《已经消逝的和尚未来临的》,120×120cm,纸本铅笔,2015孔令昕,《已经消逝的和尚未来临的》,120×120cm,纸本铅笔,2015年

乔杨

郑州轻工业大学教师

设计师

感性是与理性相对而言的,每个个体思想的感性与理性的程度都有所不同,其中的种种差别,十分微妙。我在十年前创作该作品的时候,一度自认为是理性压倒感性,选择理性的、规律的时间点进拍摄和记录。然而在后期的图像拆解与重组的实验中,理性不断被感性说服,才有了“印象”一名。

十年前作为学生,不断在感性与理性之间纠缠。十年后作为教师,更懂得如何利用感性与理性互相制衡。——乔杨

《印象之一》,乔杨,艺术微喷118.8x84.1cm,2012 《印象之一》,乔杨,艺术微喷118.8×84.1cm,2012年

薛文静

北京城市学院工艺美术系讲师

文化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

感性,感官的知觉能力,每个人都是有一定感性的,感性也构成了人和人之间的差异。——薛文静

薛文静《拆一根销、解得一件家具》,北美黑胡桃、黄铜、亚克力 ,172×32 ×155cm,2017薛文静,《拆一根销、解得一件家具》,北美黑胡桃、黄铜、亚克力 ,172×32 ×155cm,2017年

苏雅娜

艺术家

不加修饰的情感表达。——苏雅娜

苏雅娜《软的》综合材料,尺寸可变,2014苏雅娜,《软的》,综合材料,尺寸可变,2014年

刘佳

艺术家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候选人

我的创作总是源于感性,产生不得不做的冲动,然后再冷静下来,理性地制作创作方案,一步步规划实践。就像《须臾·万里》这件作品的创作,源于偶然一次去看望视频中曾经照顾我长大的老人,近在咫尺,她却挣扎着,无法站起来打开挡在我们之间的一扇大门 ,隔着窗户的我眼睁睁看着无能为力,大哭一场后,制定拍摄计划,通过摄影走近她们的生活,做了这件如果不做一定会后悔的作品。——刘佳

刘佳《须臾·万里》2019年展览现场2刘佳,《须臾·万里》,2019年,展览现场

孙姣娜

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师

我认为“感性”是本能的,真实的,先于理性的反应,有时甚至比理性更加智慧。——孙姣娜

孙姣娜《逝者如斯》布面油彩、绢,30×35cm、73×23cm;27×22cm;37×23cm;38×28cm;35×23cm;38×38cm,2018孙姣娜,《逝者如斯》,布面油彩、绢,30×35cm、73×23cm;27×22cm;37×23cm;38×28cm;35×23cm;38×38cm,2018年

吴冕

当代首饰艺术家

当代首饰艺术教育者

MBTI告诉我我是感性的,数值高达82%。但我的创作总被评价为“看上去很理性”,那为数不多的18%理性,构建了我创作的结构和线索,是调节感性的阀门。它们从来都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嵌套在一起。——吴冕

吴冕《从一枚戒指开始》银,尺寸可变,2012

吴冕,《从一枚戒指开始》,银,尺寸可变,2012年

周艺蕾

艺术家

感性给予艺术创作入口和动力,就像镜像和水两种物像对于我创作的意义,它们充盈了身体空间,使艺术空间得以延展。——周艺蕾

周艺蕾  目木,木目  201610482周艺蕾 ,目木,木目,201610482

石韵媛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

感性,是连接自我心灵和宽广世界的隐秘触点。它是浩瀚宇宙的终极浪漫,也是历史微处的人类之光。——石韵媛

石韵媛《66段书写》铅笔原稿,纸、铅,39×27cm,1组20件,2016石韵媛,《66段书写》,铅笔原稿,纸、铅,39×27cm,1组20件,2016年

边霄萌

设计师

艺术家

感性,基于意识,是非参照性的意识。非参照性,就是意识从虚无中,以自身方式延展的自然的,自由的,无规则的。——边霄萌

边霄萌: 赛金花的大腿 : 卸妆棉、卸妆液、化妆品、铁: 450×120×100cm : 2015—2016边霄萌,赛金花的大腿,卸妆棉、卸妆液、化妆品、铁,450×120×100cm,2015—2016年

田野冬雪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陶瓷委员会理事

故宫博物院馆员

感性是某些时刻下一种相对来说的共情状态——田野冬雪

田野冬雪《行走—重新出发》雕塑,尺寸可变,2015田野冬雪,《行走—重新出发》,雕塑,尺寸可变,2015年

宋晶晶

艺术家

对我而言,创作赖以生存的是感性。敏感,细腻,点点滴滴的感性是尤其需要保护的特质。如果感知麻木了,也就慢慢的迷失了自我。——宋晶晶

宋晶晶: 不可见的 之一 : 哈内姆勒 摄影纯绵硫化钡: 90×65cm : 2019宋晶晶, 不可见的 之一 ,哈内姆勒 摄影纯绵硫化钡,90×65cm,2019年

黄小黛

艺术家

感性与理性是相辅相成的。感性与理性的关系犹如人体的骨骼与肌肉,二者缺一不可。艺术是感性的,但是也是先有感性的萌芽,才能逐渐形成理性的枝桠。艺术家要做的就是,在艺术的感性与理性之中寻求平衡与共存。——黄小黛

黄小黛《变异的‘生物’》3D打印树脂、宝石、银、植绒,钢等,15—30cm不等,2016黄小黛,《变异的‘生物’》,3D打印树脂、宝石、银、植绒,钢等,15—30cm不等,2016年

陈欣悦

艺术家

“感性”可以是光的明灭、月的圆缺,可以是别枝惊鹊、关山难越,可以是梨花打湿阶、西楼锦书叠,也可以是青丝犹带雪、西北风烈烈。可以是孤鹜齐飞的清远,可以是永不复行的离箭,也可以是无关风月的大眠。可以是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不屈;也可以是孤身在大雪中淋一场暴雨的勇毅。“感性”既要在浪漫主义中探索,也能在极度理性里摩挲。——陈欣悦

陈欣悦《艮岳》绢本,170×170cm,2020陈欣悦,《艮岳》,绢本,170×170cm,2020年

苏莘媞

艺术家

感性是逻辑与理性都无法规避的干预者,它的存在就像一把钥使,我们会因此而对未知的事物更加敬畏。——苏莘媞

《无用的解放》,苏莘媞 , 数位喷绘、墨水、丙烯、压克力板, 93x186cm, 2021《无用的解放》,苏莘媞 , 数位喷绘、墨水、丙烯、压克力板, 93x186cm, 2021年

吴碧琳

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博士候选人

感性是心灵流动的养分,我们的头脑对理性的认知越深入,我们的心灵对感性的汲取便越渴望。——吴碧琳

吴碧琳《颅内动物园》虚拟现实影像、综合材料;150×150×200cm,2017

吴碧琳,《颅内动物园》,虚拟现实影像、综合材料,150×150×200cm,2017年

刘子瑶

艺术家

感性是我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与依托,感性渗入画面又冲破画面,从某种程度上,感性构成了绘画本身。——刘子瑶

刘子瑶: 镜像 : 布面油彩: 100×80cm×2 : 2020刘子瑶,镜像,布面油彩,100×80cm×2,2020年

朱静璇

艺术家

感性是人知觉力的体现。在观察世界的过程中,能够察觉到隐藏在表象之后人与物或人和人之间最本质的联系;在设计实践中,着眼于日常生活中不被关注的支流和边缘,捕捉转瞬即逝的契机加以利用和重组,探索应对人与关系的新方式。——朱静璇

朱静璇《虚拟的触感》工程ABS,主板,导光板,机芯30×40×10cm;95×23×15cm;95×12×15cm;50×50×12cm;30×30×17cm,2019刘子瑶,镜像,布面油彩,100×80cm×2,2020年

高美琳

艺术家

艺术是感性的镜子。——高美琳

高美琳-离婚纪念照-127_95cm-2019-收藏级微喷2高美琳,离婚纪念照,127 x 95cm,2019,收藏级微喷

薛茗月

艺术家

感性是一种对事物的感受度和理解程度。正所谓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理性让我们懂得怎样更好的生活,感性让我们懂得生活的美好。——薛茗月

薛茗月《降落》摄影、灯箱,280×60cm,2021年薛茗月,《降落》,摄影、灯箱,280×60cm,2021年
展览信息

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度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展览题目:多维的感性——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女艺术家作品专题展

展览时间:2023年7月8日—9月1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4层展厅

主办机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支持机构:紫荆出版社、金石美成

学术顾问:范迪安

学术主持:邱志杰

展览总监:张子康、韩文超

展览统筹:王春辰、高  高

策展人:纪玉洁

策展助理:张倩媛

参展艺术家名单(按年龄排序)

厐壔、胡明哲、闫平、姜杰、蔡锦、申玲、喻红、邢丹文、叶南、夏俊娜、栾雪雁、康蕾、徐华翎、林笑初、王薇、傅莹莹、高思桦、鞠婷、张一凡、王文婷、潘琳、吴梦诗、孔令昕、乔杨、薛文静、苏雅娜、刘佳、孙姣娜、吴冕、周艺蕾、石韵媛、边霄萌、田野冬雪、宋晶晶、黄小黛、陈欣悦、苏莘媞、吴碧琳、刘子瑶、朱静璇、高美琳、薛茗月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236977919@qq.com。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m.com/news/zhanlan/23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adminadmin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8月10日 下午6:09
下一篇 2023年8月10日 下午6: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因为有你,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