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9日,“无人之境”人工智能艺术展于798艺术区-深澜AI空间正式开幕,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0月19日。本次展览由中美五位先锋艺术家创作的12件人工智能艺术作品组成,向世人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魅力。作品种类丰富多样,涵盖了交互影像装置、数字版画以及交互装置等多种形式,以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
“无人之境”人工智能艺术展,现场视频
在“无人之境”人工智能艺术展开幕式上,一众嘉宾相聚深澜AI空间,探讨人工智能与艺术的融合之道,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与共鸣。
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终身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陈小文先生致辞
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终身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陈小文先生深入剖析了现代与先锋的内涵,将先锋派艺术比喻为前沿的战士,引领着艺术家们不断向前。他鼓励参展艺术家,勇敢借助人工智能探索创作,塑造着未来艺术的新前景。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张歌东先生致辞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张歌东先生分享了关于AI对媒体和艺术领域的影响,从艺术家驾驭AI的创意潜力,到新媒体技术对影视制作的影响,他对未来展望充满信心,并期待“无人之境”人工智能艺术展能够成为艺术家们的创作之地。
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电子艺术研究所所长Joseph Scheer教授视频致辞
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电子艺术研究所所长Joseph Scheer教授通过视频,对AI在艺术中的角色提出了独到见解。他指出,AI近年来逐渐成为艺术家们的有力创作工具,人工智能与艺术家的合作将开启崭新的创作方向,并对展出的五位年轻艺术家表示了赞许,期待再次欣赏到他们的作品。
澜景科技总经理李林先生致辞
澜景科技总经理李林先生分享了深澜AI空间的缘起,将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理念传递给现场观众,表达了对AI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的信心。并寄语未来AI技术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及艺术家、从业人员和工程师之间的紧密合作。深澜AI 空间的多功能设计,包括xR影棚、咖啡厅、休闲空间和美术馆等,也为未来举办活动提供了优质场地。
策展人陈天禅先生致辞
最后,策展人陈天禅先生热情欢迎大家的参与。他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强调了其对生活和艺术的深刻影响。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卓越的算法和学习能力,在艺术创作中能够勾勒出艺术家难以触及的角落,同时与传统艺术形式相比,更能贴近大众审美。同时陈天禅也表达了对于展览成功的感激之情,感谢展览团队的辛勤付出以及合作伙伴的支持。
“无人之境”人工智能艺术展,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嘉宾合影
开幕式策展人导览
开幕式嘉宾: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费俊先生接受现场采访
“无人之境”人工智能艺术展,展览现场
策展人专访
“在这场科技与艺术,想象与感知,脑波与数据流交互的视听盛宴中,来自中美五位先锋艺术家 以12件人工智能艺术作品,向公众展现了AI艺术创作中的宽广空间与无限可能性。这些作品或许可以引发我们对于“无人之境”背后的发问,人类存在何处?人类思想又处于何地?引发人与技术交织的伦理关系以及人类生存的边界。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最新的创作成果更是他们探索和思辨之物。
“无人之境”背后究竟有否人的存在?人在哪里?人的思想又在哪里?”
—— 陈天禅
Q: 这次的展览主题叫作“无人之境”,也是一个人工智能艺术的专题展。作为策展人,首先请你跟我们谈谈您的策展理念。
陈天禅:我是最早的一批人工智能艺术家,当时AI绘图还处在一个“远古时代”,制作一张图片需要七八个小时的时间,而且需要性能极其优秀的电脑持续运转才能够实现,在那个时候制作人工智能艺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一定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后来随着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优化,以及人类对摩尔定律的持续突破,使得人工智能变得越来越智能高效,尤其是以MidJourney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绘图软件使得许多数人能够掌握使用,人们开始意识到人工智能时代来临了。
但是很多人对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甚至人工智能的定义其实并不明确。这是因为人工智能作为一种计算机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学习门槛,需要系统性学习才能对其有全面的认识;还有就是电影、小说对人工智能的形容让很多人对人工智能产生一定的认知偏差。
因此我的策展理念就是将人工智能艺术中最具有先锋性的创意、最富含哲学性与思想深度的作品带给公众,让观者看到目前人工智能艺术最前卫的一面。展览名为“无人之境”,其探讨的便是:人工智能使得各种生产场景甚至艺术创作场景逐渐无人化的时候,驱动这一切的AI算法背后究竟有否人的存在?人在哪里?人的思想又在哪里?
“无人之境”人工智能艺术展,展览现场
Q: 你觉得人工智能艺术的主要特点应该是什么?
陈天禅:人工智能艺术的最大特点首先就是:它能够通过自己庞大的算力和信息整合能力“看见”艺术家甚至人类都不一定能够发现的视角。就像围棋中AI的一手“一步点三三”,直接颠覆了人类上百年的围棋布局定式。而且AI能通过远超人类想象的计算速度快速更迭,始终处于时代信息最前沿。
这就引出了人工智能艺术的第二个特点:那就是人工智能艺术比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更符合大众审美要求。在传统艺术创作中,作品完全由艺术家所把控,是艺术家思想的外延体现。而在人工智能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或多或少地将一部分创作内容或形式交给人工智能来自动生成。当然,说是由机器去生成内容恐怕并不完全正确,因为AI的训练是基于庞大的数据模型,它并没有自己的喜好和偏执。AI艺术不仅仅是人与机器结合的产物,更是艺术家个体思想与人类集体智慧碰撞迸发出的灿烂火花。
“无人之境”人工智能艺术展,展览现场
Q: 你是数学专业出身,之后也学习过人工智能,有十年的专业背景。作为一个跨界幅度非常大的策展人、艺术家,请问你认为数学和艺术有什么关联?
陈天禅:作为一个数学背景的人,我觉得数学与艺术都是源自人类的想象。我们去想一想,像1、2、3这样的自然数是最早被人们创造出来,但是数字“0”的概念却是之后才产生的。因为数学是完全由人类凭空出来的一种帮助自己理解、解答这个世界法则事件原理的一种观念。而这种观念不断突破迭代,帮助人们探寻世界的本源与真相。
人工智能算法就像是数学衍生出来的一样。这是因为人工智能的技术源于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又源于数学,是由数学的二进制实现的。在我们看来极其复杂的电子设备,在抽丝剥茧之后,它仍然是数字0和数字1的排列组合,通过一根根电线的高压和低压去实现,但其本质仍然是回归到数学。
艺术其实也是人类想象的一种极致发挥,它也是人类对美与真的一种探求与表达。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将自己眼中的“大美”以视觉、听觉或空间塑造等艺术表达方式展现出来。所以数学也好,艺术也好,它都是在追寻事物的本源与极致的美,从而达到真、善、美的高度融合,真包含善与美,美必包含真。数学与艺术都是对世界极致大美的探索,我觉得在这一点他们不分彼此,异曲同工,都是人类集体智慧的集大成者。
“无人之境”人工智能艺术展,展览现场
策展人简介
陈天禅是一位拥有近10年数学、编程和人工智能学术背景的跨媒介艺术家、国际策展人。毕业于麻省理工苏世民计算机学院机器学习项目。
凭借在阿尔弗雷德大学电子艺术系,纽约大学数学系和伍伦贡大学数学系的学术背景,他的艺术作品致力于展现深刻的前瞻性和理性之美。2019年至2021年期间,陈天禅作为北京澜景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员,参与了xR技术软件的研发以及艺术市场的拓展实施。他在文本翻译、跨文化交流、品牌管理和数据分析方面具备出色的技能,并在艺术与技术领域展现出卓越才华。
参展艺术家及作品
蒋旎,艺术创作人和创意产业博士,同时担任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以及移动媒体艺术系副主任。她在国家艺术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的课题中担任负责人,同时还是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国际传播委员会的委员。
作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的入选者,蒋旎专注于光影与空间的叙事创作,深入研究文化与媒介的融合与传播。她的多重身份和广泛研究领域表明她在艺术和创意产业中拥有卓越的影响力和专业知识。聚焦虚拟现实与先锋思想多元结合,以更开阔的空间语境来表现艺术与文化的创新。她的作品聚焦哲学与人文,以创新媒介打造当代美学的深层浸润,实现先锋艺术向大众认知的演绎与传播。
迈卡·阿尔哈德夫(Micah Alhadeff)是一名专门从事3D艺术的数字艺术家,人工智能(AI)是其创作过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他使用AI生成纹理和图案映射作为构建和填充构想中的充满活力的3D世界的基石。
他将AI视为一个跳板,一个关键的起点,从这里可以建立他的创意。它作为一个转化的桥梁,让他能将抽象的思想转化为有形的视觉构建。AI显著增强了他纹理沉浸式环境和风景的能力,同时也为3D时尚设计引入了创意元素。
黄恩琦,专注于艺术与科技融合领域的研究与创作,本硕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目前为央美人工智能与数字图像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
他在获奖与参展方面取得了多项成就。他曾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全奖,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UCCA 新锐艺术家计划 2022”竞赛中脱颖而出,进入了前十强。他的作品也广泛展示于各个艺术展览中,青岛的黄盒子美术馆,深圳的关山月美术馆以及北京的“合成生态”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均有展出。
王子昭,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博士研究生,硕士毕业于美国罗斯霍尔曼理工学院(RHIT)电子工程专业人工智能硬件方向。他拥有超过15年的软硬件开发及多项计算机视觉(CV)技术的商业落地实践经验。
蒋旎,《江南四时》,人工智能交互影像装置 10min 可循环,3x4m
Micah Alhadeff,《星云星场》,人工智能交互影像装置,2023
Micah Alhadeff,《地外融化》,人工智能交互影像装置,2023
Micah Alhadeff,《破碎三十八》,人工智能3D雕塑,2023
作者:Micah Alhadeff,《故障人偶X11》,人工智能3D雕塑,100x200cm,2023
作者:黄恩琦,《热情好客的背叛》,人工智能数字影像,2023
作者:王子昭,《九歌纹章》,人工智能交互装置,可变时长,200x300cm
《巨人之力》 55x55cm 人工智能数字版画 2022
作者:陈天禅,《未来前史—物质与意识》,人工智能数字版画,55x55cm(画心)x50,德国蚀版纸,2022
陈天禅,《顶点》,人工智能数字影像,400x600cm,2023
作者:陈天禅,《先知》,人工智能交互装置,400x400cm,2023
陈天禅,《无限极》,人工智能数字影像,890x950cm(沉浸式空间),2023
作者:陈天禅,《尘归尘》,人工智能数字影像,分辨率:920×4096,2023
图文素材|主办方
编辑|艺讯网
深澜AI空间介绍
深澜AI空间是一个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文化创新空间,汇集了技术与创作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作为数字化艺术创作与展示的平台,旨在将人工智能与艺术紧密融合,实现科技与文化的深度交融,探索人工智能与艺术的无限可能性。
深澜AI空间将会长期邀约人工智能领域的不同创作者,与大家共创人工智能艺术,解读艺术与科技相融后的时代思考。
“无人之境”
2023.8.19-2023.10.19
北京798艺术区-南门停车场东侧 F04 院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236977919@qq.com。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m.com/news/zhanlan/2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