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艺术与科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科技不仅从多方面改变了世界,也催生了新的艺术形式。近年来,以加密艺术为代表的科技艺术快速席卷全球,给艺术界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元宇宙、区块链、NFT、AI(人工智能)等一系列IT行业专业名词频繁出现在艺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与讨论。那么,科技为艺术引入了新的技术工具和可能性具体体现在何处?加密技术与传统艺术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美术馆为什么要做加密艺术展?从Crypto(加密)到“Ai的艺术叠加”为艺术带来了何种可能?
近日,一场主题为“加密艺术:一种新的可能性”展览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意大利代米克艺术博物馆(米兰)联合举办,展出了来自21个国家的46位/组艺术家的作品54件,从绘画、雕塑、摄影、装置、数字艺术、人工智能到区块链原生艺术,集中呈现了艺术家如何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去创作和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以及艺术家个人对社会、生态环境和传统等议题的反思。
▲ AB INFINITE 1 安德烈·博纳托
1
不只是艺术品交易
加密艺术近几年持续升温,它不仅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吸引了众多大企业和机构品牌,也走进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和威尼斯双年展。许多艺术博物馆纷纷涉足区块链和加密艺术。区块链本身是一种加密数字记录的系统,数字记录主要是作为货币来使用,区块链中有一个不可交换的Token(通证),它并不像实体的货币一样可以流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艺术是非常独特的,很小范围内有权限的人才能进行交流沟通。因此,从这一功能来看,加密技术和艺术联合,更多的是指一种交易形式,也决定了加密艺术出现时,话题总是围绕着市场。
区块链技术对于艺术品销售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并不止步于此,随着人们对于区块链技术认知的逐步清晰,利用加密艺术正在成为艺术创作与展示的一种新的可能性。艺术家凯文·阿博什认为:“区块链对于作品销售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步一步来实现,在最初存在一些投机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最终真正的艺术作品还是需要展览,或者通过技术提升策展或参观的体验。另外,加密艺术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去掉了资本的守门人,可以使艺术家将作品更好地推给相关的受众。”
意大利代米克艺术博物馆馆长皮尔·朱利奥·兰萨认为加密艺术可以为人们带来新的思考:“艺术家能够在加密艺术中更充分地表达自我,他们在其中加入2D、3D的元素,以及动态、音乐和人工智能等,让艺术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它并不是取代了传统的各种艺术形式,而是使用一种新技术进行新的创作。”
在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费俊看来,区块链不仅是一种促成艺术品交易的技术,也能成为一个作品观念的载体。对于创作者来说,费俊欣喜地看到区块链技术本身在改变艺术创作的思维和方法。“加密艺术为从事艺术与科技领域的不同人群,尤其是为年轻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带来很多新的可能性。同时,它又为公众真正参与到艺术中,打开了很多的通路。它不再仅仅是为专业的艺术家、设计师提供某种工具和能力,而是让更多的人在这样一个更有流通性的载体里面获得艺术所能给予人的一种综合营养,这是具有推动文明发展价值的一种技术进步。”费俊说。
▲ 元嘿 比普尔
2
艺术创作更加多元
科技的更迭换代,不断丰富着艺术创作的媒介,拓展了艺术表达的方式。面对科技浪潮的冲击,积极思考新技术如何帮助自己进行艺术创作是每个艺术家必须面临的时代命题。对于艺术家阿博什来说,加密艺术实际就像一个操场或者玩具世界,这里如同一个游乐场,基于其分散式的环境,艺术家可以在上面任意创作,一方面它可以作为非常好的平台,人们可以把自己的虚拟资产或者部分虚拟资产放在其中,另一方面区块链本身的功能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好地创作,除了可以帮助艺术家找到创意灵感以及创作来源之外,它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能够帮助艺术家接触到更广泛的人群或受众。
加密艺术的去中心化特点,扩展了公众参与艺术创作的途径。加密艺术以一种分散式的方式,让数字作品以一种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在。区块链则是提供数据源,或者说元数据的平台,在这个平台里大家能够进行创作、沟通和交流,换言之,它是一个逻辑节点,围绕它可以构建一个组织、一个单一的作品,或者说多个作品的组合,通过无数个去中心化的节点而形成一个共识,这个共识只要拥有共同兴趣点即可形成。费俊提出,加密艺术在社会和认知的底层逻辑上改变了我们的信任机制,这种信任机制可以让更加多元的文化得以确认,同时得以拥有价值。“尤其是从WEB1.0到WEB3.0的演变中,越来越多的用户成为了内容的创作者,即参与式文化成为了今天文化生产最有活力的一个驱动力。所以在这样的语境下加密艺术不仅是对艺术家专业的艺术生产提供了一个工具、一个平台,放大了艺术家的价值,它对于公共文化的多样性也提供了一个底层支撑。”
▲ 自然之室 焦点工作室
3
美术馆的数字化升级
博物馆、美术馆具有展现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两种功能,面向的是过去、现在和未来。数字化时代,博物馆、美术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与展示是大势所趋。基于区块链的加密艺术不仅推动着艺术生态变革,也以数字藏品及衍生产品的形态为美术馆的数字化带来新的升级。得益于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建设对于博物馆、美术馆的检索、研究、调用和整理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乘着科技的翅膀,已有藏品更多地被公众感知、欣赏。“很多传统博物馆藏品巨大,很多作品常年不为人所知,也无法面向公众展出。数字化带来一种方便,它可以使得我们根据需要随时调用数字化的展品,快速、快捷地运用包括加密技术在内的各种数字技术,遍布世界地、系统地展示我们的藏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如是说。
皮尔·吉利奥·兰萨馆长也表示,科技赋予了博物馆、美术馆独特的展陈优势,实体博物馆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展览过程中安置展厅、移动物品,将尺寸和规模较大的作品放在墙上是非常困难的等问题。“但是这对于数字展览来说非常容易,数字是非常好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示现有的一些博物馆的藏品。”
借助区块链、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等技术丰富线下展览形式,是当代博物馆、美术馆增强观众美学感官体验,拉近艺术与观众距离的关键纽带。作为加密艺术的实体展,此次展览采用显示屏、投影、镜像装置等多样化的数字艺术展示形式,使公众沉浸式地体验加密艺术世界。此次展览是加密货币在特定时代成为艺术作品的展示工具的生动体现,也是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为代表的美术馆探索数字文化与虚拟空间技术潜力的开始。
目前,中央美术学院设有数字虚拟展厅,但面临着体验感和现场感不够、观众参与感和体验感不强的问题。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被普遍认为是该问题的解决之道。另一方面,央美美术馆也开创了“虚拟策展”项目,充分利用虚拟世界的加密技术和任何数字化技术进行独立的策划,在虚拟空间中展示、观看、体验展览。王春辰认为:“实体和虚拟会形成未来两种展览模式和两种体验,在这一点上数字技术的未来潜力或者说可能性是非常多的。中央美院之所以要举办加密艺术展,也是在尝试探讨美术馆数字化藏品研究和展示的一种新方式。另外,美术馆也需要改变以往的收藏思路,考虑收藏包括加密艺术在内的新艺术作品。”
▲ 美好时光 阿德索拉·尤瑟夫
4
“艺术家是否会被取代”的时代之问
从区块链技术到AI、chatGPT带来的震撼,使人类不得不面对“AI是否会取代人类”的终极之问,对于“AI能否取代艺术家”这个问题,各艺术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本次参展艺术家吉塞佩·洛·斯奇亚沃从自身创作经验出发,认为在创作中自己也会运用相关的工具或技术,以及数据库和新的设备,从而以多种不同的形式输出作品。“AI能够拓展人们的体验和感知,从AI应用的角度上来说,核心还是人的设计,AI不过是一个工具,能够拓展人类的设计。”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艺术学院助理教授高峰也认为,现在AI只是一个辅助工具,没有主观创作意图。“目前为止,你的笔记本还不会在某天早上跟你说‘主人我昨天晚上趁着你睡觉创作一幅画,特别棒,你要不要欣赏一下’。这件事今天不会发生,未来一切皆有可能,所以需要人类多讨论、多交流、多使用AI,创作出来大家满意的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科技快速的更新迭代,人类更多考虑的应该是人类还可以做什么,而不只是人工智能做什么。技术从来都不是艺术价值的决定因素,各位专家和艺术家一致认为与其讨论“AI能否取代艺术家”,倒不如在当AI可以帮我们快速地完成一些复杂工作的时候,我们是否准备好在更为重要的问题上投入更多的思考。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236977919@qq.com。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m.com/news/zonghe/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