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奇幻之旅】
奇妙的“遇见”齐白石与毕加索是生活在同时代的绘画巨匠,两位年龄相差17岁,分别代表东西方绘画艺术巅峰存在。“我不敢去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艺术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言,曾经有中国人诚心邀请毕加索来中国,但被毕加索风趣地拒绝了。这则艺术史上的佳话,虽然已经无法考证真伪,但齐白石“对话”毕加索,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一直是中国和西班牙两个文明古国交往史上的佳话。
BRIEF
艺术的碰撞
01
@ 《齐白石与毕加索》 新华社湖南分社
齐白石只上过一年的私塾,当了半辈子木匠,是典型的土包子,快60岁才改行专职画画。毕加索毕业于西班牙皇家马德里美术学院,周游世界,俯瞰天下。最后他们两人都成为世界公认的开宗立派的美术大师。齐白石与毕加索同样作为天才型画家,他们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都历经过贫困与辉煌的人生阶段,目睹过战争与和平的不同岁月,都有过不同阶段的婚姻生活,都是多产而高寿的艺术家,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用深厚的生命阅历和艺术感悟充分体现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巅峰魅力。关于齐白石与毕加索“相见”的命运,从2017年第一次在齐白石老家湘潭默默开启。2017年、2019年分别在湘潭和西班牙开办了毕加索和齐白石的作品展,引发艺术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强烈反响。于是在疫情缓解后的2021年,有了两位大师的第一次艺术碰撞,直到2023年 4 月 24 日《齐白石艺术互动与毕加索真迹展》在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开幕,属于齐白石和毕加索的“奇遇 · 意境”才正式开拉开。
BRIEF
木匠画家 – 齐白石
02
齐白石24岁开始作画,60岁才初露头角,一生作品上万,与吴昌硕并称“南吴北齐”。1864年1月齐白石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白石铺,6岁时跟着外祖父读书,14岁时学习雕花木工,做木工之余,他参照《芥子园》学习花鸟人物画,后来拜过多位民间大师学艺作诗。从1900年到抗战前夕,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以卖画为生。曾应林风眠邀请,任教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北平沦陷后为反抗日寇及汉奸的骚扰索画,贴出“画不卖与官家”的告白谢绝见客。他从文人画家统治了数百年的中国画领域,以一个农夫的质朴之情、以一颗率真的童子之心、运老辣生涩的文人之笔,开创出文人画坛领域前所未有的境界。这种境界,得到了传统文人阶层与广大平民百姓的交口称赞,从而确立了齐白石在画坛上的历史性地位。他的绘画充满了泥土芬香、生活气息,其作品既师造化又师古人,达到了民间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统一,写生与写意的统一,工笔与意笔的统一,无限生机跃然纸上。
齐白石的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留白。他总能通过此物无声胜有声的笔法,以留白的形式,运用点墨成就一幅灵气十足的画作。比如,这样:
齐白石的画有着神奇的治愈之力,让观众不自觉就舒展开来。这可能也源于他的人生经历。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特别是其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深受市场欢迎。
齐白石的书法篆刻艺术以强烈的个性风采亦领风骚。他的书印艺术和他的绘画艺术一样闪烁着智慧与创造的光辉,散发着迷人的魅力。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其书法堪比于右任、李志敏、沙孟海等笔力雄厚、朴拙劲正。
齐白石经历过战乱也经历过饥荒,他知道生活的不易,所以生活中国特别节俭,但作为一个把儒家礼仪刻进骨子里的人,他又绝不允许自己在礼仪方面掉链子。关于“齐白石的待客仪式”,有多部著作提及,再联想到这是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的行为,一个“老小孩”的形象就清晰了起来:
就说大名鼎鼎的齐白石老先生……齐爷爷一来,全院儿的孩子前呼后拥跑来看,虽然大家都知道,齐老先生由于特殊的处境,脾气比较特别。比如,到齐爷爷家千万不要吃他给你端出来的月饼和花生,那只是他待客的一个仪式,你要真动手,就等着回家挨揍吧。一来你真吃了,齐爷爷肯定心里不高兴;二来,你肚子肯定要出问题,那月饼和花生都不知是猴年马月保留到如今的。
—— 选自张郎郎《大雅宝旧事》第一次拜见白石老人是可染先生带去的。老人见到生客,照例亲自开了柜门的锁,取出两碟待客的点心。一碟月饼,一碟带壳的花生。路上,可染已关照过我,老人将有两碟这样的东西端出来。月饼剩下四分之三;花生是浅浅的一碟。“都是坏了的,吃不得!”寒暄就坐之后我远远注视这久已闻名的点心,发现剖开的月饼内有细微的小东西在活动;剥开的花生也隐约见到风动着的蛛网。这是老人的规矩,礼数上的过程,倒并不希望冒失的客人真正动起手来。天晓得那四分之一块的月饼,是哪年哪月让馋嘴的冒失客人干掉的!
—— 选自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儿》
风趣而又克制的性格,不仅在做人上体现,就连齐白石的作品,也总是风趣有余,寓意十足。民国二十五年(1926)的京报《新新新闻》刊文言:“出身木匠竟成名画家?一只蜜蜂价十元!”——当时的银洋十元,购买力几乎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一万块。这些文人及同行的嘲骂自然会传到齐白石耳中。齐白石深知京门画界对他多有恶评,故而在《画山水题句》中自嘲道:
山外楼台云外峰,匠家千古此雷同。
卅年删去雷同法,赢得同侪骂此翁。此诗的意思是——多年以来画家如工匠技法陈陈相因,面貌雷同。老子我三十年来抛弃这种因袭,特立独行,结果招来了同行的骂声一片,但是老子不在乎!为此,在1925年,齐白石幽默地特地画了一幅人物写意漫画。题词曰:(有)人骂我,我也骂人!这个题材以后他又重复画过多次,可见十分喜爱。
BRIEF
浪荡天才-毕加索
03
毕加索是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是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是一位多产的画家,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立体主义杰作,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毕加索 《亚威农少女》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毕加索毕生致力于绘画革新,创造出富有表现感的艺术语言,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毕加索7岁开始接受学院式素描和油画的训练,15岁时作的《第一次圣餐》是毕加索考入巴塞罗那美术学校高级班后学习了学院派现实主义画法的代表作。1897年,16岁的毕加索完成了他艺术生涯初期的巅峰之作《科学与仁慈》。@ 毕加索 《第一次圣餐》 15岁所作此画在当年获得马拉加省级美展中获得金奖,也是他最后一幅传统学院风格的画作。二战时,他创作油画《格尔尼卡》以抗议法西斯的狂轰滥炸,这是幅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著名抽象画。
毕加索的人生经历通过作品被分成蓝色、玫瑰、立体主义、古典、超现实主义、蜕变和田园时期。毕加索是个艺术手法的革新者,他一生中从没有特定的老师和子弟,但凡20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能回避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毕加索的一生都在不停地用他的画笔勾勒着各种不同状态下的女人,充分表达出了一个痴望、渴望、征服、摒弃着女人的男人,被女人所唤起所有的激情与冲动。女人是他欲望发泄对象,同时也深深的吸引着他,无时无刻地激励着他去进行创作。
童年时期(1881—1900)1881年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1889年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1894年首度展出作品;1895年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1897年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蓝色时期(1900—1903,人生低潮)
@ 《悲剧(穷人们)》毕加索
@ 《生命》毕加索
1902年完成“蓝色自画像”;1903年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玫瑰时期(1904—1906,遇见爱情)
@ 《拿烟斗的男孩》毕加索@ 《斯坦因画像》毕加索
1904年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同居;1905年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最后在伦敦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0416亿美元的天价被德国的犹太富商格奥尔格先生收藏。1906年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立体主义时期(1907—1916),尝试创新
@ 《费尔南德头像》毕加索
1907年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1909年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1912年把上胶的纸贴到画上,进一步发展立体主义。古典时期(1917—1924),继续改变
@ 《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毕加索
1917年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肖像》;1918年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1920年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1922年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超现实主义时期(1925—1932年),艺术巅峰
1927年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马姬。1929年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作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系列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1973年,他带着92岁的漫长生涯静静地离去了,他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总按照自己的爱好安排一切。”毕加索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总数多达六万到八万件,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 《梦》毕加索
《梦》是毕加索自己最喜欢的画。当年63岁的艺术大师毕加索和17岁的美少女吉纳维夫老少恋,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他们变成为了情人,毕加索为她画的画《梦》。毕加索崇尚立体主义,他的抽象画主观表现出的太阳光是螺旋状照射的,不同于客观世界的光沿直线传播。毕加索小时候常常会有意识地画出螺旋状的物体,虽然他根本无法说明画的是什么。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特色。
BRIEF
艺术的碰撞
04
1956年,中国著名画家张仃到法国拜访毕加索,送给他一套水印的《齐白石画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本画集给毕加索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也给毕加索的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灵感。齐白石的水墨艺术给予了毕加索极大震撼也引发了这位西方现代艺术开山大师的思考。不久,当近代中国绘画艺术史上颇具名望的大师张大千去拜访毕加索时。未曾想,毕加索劈头盖脸第一句话就是:“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说着,毕加索从房间抱出五本画册,每册有三四十幅,张大千打开一看,全是毕加索用毛笔水墨作的中国画,而且都是仿齐白石的笔意和画风。毕加索很认真地对张大千说:“在这个世界谈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中国画很神奇,齐先生画中的鱼,没有一点色一根线去画水,却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
@ 《毕加索与齐白石》 南京师范大学 时卫平
@ 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
《奇遇 · 意境——齐白石艺术互动与毕加索真迹展》
六十多年后,雁塔侧畔,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齐白石新数媒艺术互动展》中国首展,用数字影响技术再次让齐白石先生与毕加索“相遇”,让西班牙的牛与中国的鱼虾共浴长安的春风,再续近现代东西方艺术史的一段佳话!两位画坛巨擘的心灵有着诸多同一的审美元素,艺术使他们超越了文化、超越了心灵、也超越了国界。
版权声明: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联系邮箱:236977919@qq.com。发布者:admin,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stm.com/wenzhang/yishupinglun/2522.html